2015年9月1日 星期二
2015 第一屆華玉三石展後記
三石展已經結束了一週才有空寫後記,這次展覽的狀況比我個人預期中好,一開始還擔心颱風的影響,幸好最後颱風轉向,謝天謝地。因為太忙沒什麼時間逛展和拍照,所以抱歉沒啥展覽圖片可貼,直接切入正題。
一開始聽到展覽要辦在八月底茶包是有點抗拒感的,一來離12月初的台灣礦物展太近(相差三個月多),二來茶包上半年二月土桑四月香港五月師大六月又香港,有的是擺展有的是採買行程,原本希望暑假可以好好休息,然而三石展的主辦人是茶包的大學學長,衝著學長的面子一定要挺啊!只能含淚掰掰∼我的暑假∼
所以茶包也向主辦單位提出建議,明年如果還要續辦,時間上希望可以提早到暑假剛開始那時候,看是六月底還是七月初,一來和台灣礦物展的時間間隔可以拉長一點,二來辦在暑假剛開始總比開學前來得好,我想無論學生還是家長來看展的意願都會比較高。
此外這次天鵝颱風讓大家提心吊膽,直到展前一兩天大家都還在忐忑不知颱風來不來,尤其茶包人在高雄,要我冒著大風大雨一路開上台北實在沒那勇氣,原本已經做好心理準備只要確定颱風會直撲台灣我就放棄參展,雖說後來悲劇沒發生,不過有個小小建議,雖說主辦單位有告知廠商如果確定因為颱風停止上班上課展覽就延期,至少不會讓展位費白花,這點很感謝。
但是主辦單位的臉書上一開始並沒有公告如果颱風真的來了展覽是否會延期的訊息,而是直到最後確定颱風不會來才宣佈如期舉行,我是覺得如果能夠作個事先聲明「遇颱風等不可抗力因素,如政府公告展覽當天停止上班上課則視情況延期或取消」,至少這樣大家看新聞就知道展覽辦不辦,有個比較明確的標準總是比在那邊等待來得好?
提完建議,分享一下茶包對這次展覽的心得。
由於是兩天的展覽,相對在攤位擺設方面的時間會比較充裕,門口幾家珠寶廠商的攤位擺得就跟百貨公司專櫃一樣感覺挺華麗,我想這點對於展覽的氣勢絕對有加分作用。
不過究竟展覽是一天好,兩天好,還是很多天好呢?
之前台灣礦物展就有部分參展商和訪客在反應展覽時間能否延長,這次三石展辦兩天算是試金石,就茶包本身來說,第一天和第二天的業績明顯的有落差,不難推想如果還有第三天應該會呈現等比級數下滑,就茶包過去在上海礦物展的經驗,為期四天的展覽主要的收入都在佈展日和開展頭一天,第二天場面能撐住就不算太差,到了後兩天通常都是賣家之間在串門子,哈!
所以來觀展的人數除非在未來有爆炸性的成長,否則我想台灣的礦物展理論上週末兩天也就是極限了,畢竟非台北的廠商每多擺一天就要多花一天的住宿和停車費,而且場租成本勢必也會上漲,如果多擺一天並不能帶來明顯的業績增加,那麼只擺一天的緊湊行程也不是不行,至少茶包只要累個一天就好…… (喂喂)
然後本次展覽有台灣以外的廠商來參展喔!茶包有看到香港礦物展的熟人來設攤,希望他們這次展覽能有收穫與正面評價,未來或許可以吸引更多國外商家參展。雖然茶包當初說過對於國外賣家來參展抱著比較審慎的看法,怕他們來台灣會失望以後就不來了,但是這次倒是讓我看到另外一種可能,如同茶包會過去香港擺展和當地的同好們一期一會,香港的礦物同好們也可以過來和我們交流,把圈子擴大應該會很有意思。
最後來提一下這次茶包的攤位風格和過往的塑膠盒小標本萬里長城不同,頭一次出現可以挑選秤重和紙盒裝的標本──好吧,同樣的賣法擺在別攤不是什麼新鮮事,只是茶包覺得石探紀難得這樣擺忍不住想自High一下──但是標本種類實在太多(這次現場的標本種類超過400種以上)還要算折扣,如果還是用過往的紙本記帳根本應付不了,幸好電腦結帳的流程這次運作還算順利,日後的礦物展應該都可以比照辦理。
然而問題來了,常跟石探紀買石頭的朋友已經習慣礦石必定附標本盒,所以就有朋友提出如果這些秤重或者紙盒裝的標本也能提供標本盒就好了,不過礙於人力、空間不足大概短期內都不會實現,茶包自己其實也很掙扎這種風格不統一的狀況,但是也得嘗試去接受,畢竟每次擺展都要做上幾百個標本真的很痛苦,不找出路不行。
我想標本盒與標籤都只是一種形式,茶包真正想推廣的是礦石收藏可以更精緻、更系統化,只要產地資訊和礦物名稱都有提供,標本盒可以買其他的替代品,標籤可以自己做,一樣能達到相同的效果。當然如果還是覺得有盒子跟標籤比較好,現場還是有裝在盒子裡的標本,不然就是上網訂購囉,畢竟展覽現場跟網站能提供的服務還是有差異,事實上就連茶包在國外礦物展也沒遇過可以現場挑石頭然後立刻幫你作成盒裝標本的攤商,這種事情大概得等未來哪天茶包開店了才有可能發生吧……
2015年8月30日 星期日
真的不是浪費錢
以前曾經有位小客戶的家長問茶包說小孩喜歡礦物化石,希望我提供一些意見讓她了解小朋友的興趣是怎麼一回事,然後這陣子剛好又有大小網友提到家人覺得他們收藏礦物化石的興趣是浪費錢,所以茶包又要來開講,喔不,是開寫。
(我覺得再這樣下去遲早有一天會變成礦石收藏界的茶海羅盤…)
首先要反問家長一個問題,怎樣才不叫做浪費錢?看電影?買CD?聽演唱會?買玩具?買遊戲點數?吃大餐?還是都不要花錢最好?或者是拿錢去買「有用的東西」才算數?是工具書?勵志書籍?還是車子房子黃金股票(欸)?
茶包自己也有小孩,他們兄弟這兩三年買玩具就是超愛變形金剛,明明家裡已經有柯博文跟大黃蜂,下次小鬼頭生日拿了紅包又是去買柯博文和大黃蜂,問他們為什麼要買重複的機器人,得到的回答是這個是不同版本(造型)的,雖然不以為然,但我也尊重小朋友們的意願,只要求一件事情「自己挑的一定要好好珍惜,不准隨便損壞還是弄丟」。
如果一個孩子拿他自己的零用錢買了一顆石頭會很珍惜的收好,還會花時間去研究這顆石頭相關的知識,我是家長應該感到欣慰──至少不是被媒體廣告洗腦衝動的跑去買了一堆所謂流行但很可能隔一年就乏人問津的產品,然後新鮮感過了就丟到垃圾桶還是櫥櫃角落長灰塵。
大人老是說著希望小孩能夠獨立思考,但是當他們真的獨立思考用自己的意志買了顆礦石,卻只因為大人不能理解就說是浪費錢,豈不是變相的用自身的知識、經驗和喜好來限制他們思考的範圍與面向?
所以我就對文章開頭的那位家長說「妳應該覺得很驕傲啊!他才國小而已就會對這些東西感興趣,沒有被人洗腦還是催眠,真的就是因為自己喜歡所以去收集去研究,這樣不是很好嗎?」
我想收藏礦石應該不至於像電動會有那種被黏在手機或者電腦前面的成癮性(查資料算嗎?),礦物化石的資料應該也不用擔心會學到太多奇怪的東西,沒有色情沒有暴力不中二不腹黑不鉤心鬥角多棒啊,如果要查國外的資料還可以順便鍛鍊一下外語能力,只要不是為了買礦石去偷去搶,大體上應該是蠻正常的興趣嗜好,假使有一天大家都在收藏礦物化石,還會有誰覺得這樣的興趣「特別」?
研究這些東西也許不會讓人考試考高分,卻能讓孩子在追求這些知識的過程中學到作學問的方法。這樣的學習不會是教授要他寫報告就去網路找文章一字不改直接複製貼上的敷衍,因為充滿了好奇心所以是主動自發的,如果書上沒有那就google還是找人問,一切都是為了解決疑惑。
一邊反對填鴨式教育,反對用分數評量學生價值,高喊學生要多元教育、主動學習,結果當孩子真的找到自己興趣想主動學習卻又跟他們說你學的東西不能讓你考高分所以別碰了,孩子們不會覺得大人們真的好奇怪嗎?是不是除了主動學習可以考高分的科目之外其他都不行?那為什麼不喜歡的才藝還得去補習?
就算不想研究只是單純喜歡也很好啊,曾經有家長問我她不懂礦石有什麼好玩,小朋友收集那些到底有啥用?我就反問她那超商的公仔為什麼大家要收集?其實沒什麼理由,就是喜歡而已,如果把礦石當成大自然創作發行的公仔,每件都還獨一無二限量發行,不覺得很酷嗎?如果看了會開心,那不就好了嗎?
曾經有教育部長曾經想編列預算推行美感教育,但其實一個人生活中接觸的事物如果就充滿了美,美感自然就會產生。美感不該是一種制式的概念,只能按照某些人的意志或喜好去決定美醜,如果有人就是能在礦石中感覺到美,被這樣的美感動、覺得喜悅,又怎能去斷定這樣的感受是不存在的呢?事物的價值不該單純用價格的多寡來判斷,重視每一次感受本身都是無價的能讓我們更貼近美的本質。
啊,扯遠了,總之茶包希望這篇文章能讓喜歡礦物化石的小朋友們知道自己真的不是浪費錢,你們都是很酷的∼
(是說會不會有家長跑來說請茶包放過小朋友?)
(我覺得再這樣下去遲早有一天會變成礦石收藏界的茶海羅盤…)
首先要反問家長一個問題,怎樣才不叫做浪費錢?看電影?買CD?聽演唱會?買玩具?買遊戲點數?吃大餐?還是都不要花錢最好?或者是拿錢去買「有用的東西」才算數?是工具書?勵志書籍?還是車子房子黃金股票(欸)?
茶包自己也有小孩,他們兄弟這兩三年買玩具就是超愛變形金剛,明明家裡已經有柯博文跟大黃蜂,下次小鬼頭生日拿了紅包又是去買柯博文和大黃蜂,問他們為什麼要買重複的機器人,得到的回答是這個是不同版本(造型)的,雖然不以為然,但我也尊重小朋友們的意願,只要求一件事情「自己挑的一定要好好珍惜,不准隨便損壞還是弄丟」。
如果一個孩子拿他自己的零用錢買了一顆石頭會很珍惜的收好,還會花時間去研究這顆石頭相關的知識,我是家長應該感到欣慰──至少不是被媒體廣告洗腦衝動的跑去買了一堆所謂流行但很可能隔一年就乏人問津的產品,然後新鮮感過了就丟到垃圾桶還是櫥櫃角落長灰塵。
大人老是說著希望小孩能夠獨立思考,但是當他們真的獨立思考用自己的意志買了顆礦石,卻只因為大人不能理解就說是浪費錢,豈不是變相的用自身的知識、經驗和喜好來限制他們思考的範圍與面向?
所以我就對文章開頭的那位家長說「妳應該覺得很驕傲啊!他才國小而已就會對這些東西感興趣,沒有被人洗腦還是催眠,真的就是因為自己喜歡所以去收集去研究,這樣不是很好嗎?」
我想收藏礦石應該不至於像電動會有那種被黏在手機或者電腦前面的成癮性(查資料算嗎?),礦物化石的資料應該也不用擔心會學到太多奇怪的東西,沒有色情沒有暴力不中二不腹黑不鉤心鬥角多棒啊,如果要查國外的資料還可以順便鍛鍊一下外語能力,只要不是為了買礦石去偷去搶,大體上應該是蠻正常的興趣嗜好,假使有一天大家都在收藏礦物化石,還會有誰覺得這樣的興趣「特別」?
研究這些東西也許不會讓人考試考高分,卻能讓孩子在追求這些知識的過程中學到作學問的方法。這樣的學習不會是教授要他寫報告就去網路找文章一字不改直接複製貼上的敷衍,因為充滿了好奇心所以是主動自發的,如果書上沒有那就google還是找人問,一切都是為了解決疑惑。
一邊反對填鴨式教育,反對用分數評量學生價值,高喊學生要多元教育、主動學習,結果當孩子真的找到自己興趣想主動學習卻又跟他們說你學的東西不能讓你考高分所以別碰了,孩子們不會覺得大人們真的好奇怪嗎?是不是除了主動學習可以考高分的科目之外其他都不行?那為什麼不喜歡的才藝還得去補習?
就算不想研究只是單純喜歡也很好啊,曾經有家長問我她不懂礦石有什麼好玩,小朋友收集那些到底有啥用?我就反問她那超商的公仔為什麼大家要收集?其實沒什麼理由,就是喜歡而已,如果把礦石當成大自然創作發行的公仔,每件都還獨一無二限量發行,不覺得很酷嗎?如果看了會開心,那不就好了嗎?
曾經有教育部長曾經想編列預算推行美感教育,但其實一個人生活中接觸的事物如果就充滿了美,美感自然就會產生。美感不該是一種制式的概念,只能按照某些人的意志或喜好去決定美醜,如果有人就是能在礦石中感覺到美,被這樣的美感動、覺得喜悅,又怎能去斷定這樣的感受是不存在的呢?事物的價值不該單純用價格的多寡來判斷,重視每一次感受本身都是無價的能讓我們更貼近美的本質。
啊,扯遠了,總之茶包希望這篇文章能讓喜歡礦物化石的小朋友們知道自己真的不是浪費錢,你們都是很酷的∼
(是說會不會有家長跑來說請茶包放過小朋友?)
2015年8月28日 星期五
迷思:你買得到的化石一定是假的?
前幾天有位小網友在粉絲頁來訊問我說她和哥哥有收藏化石的興趣,但是同學都說那是假的讓她很介意,茶包就想到在礦物展現場經常要跟客戶們解釋關於化石收藏的一些迷思,趁著今天好不容易終於把礦物展期間累積的訂單解決完的空檔寫點東西跟大家分享。
就茶包的經驗,許多人剛開始收藏化石的時候最常遇到的阻力之一就是被身邊的人(同學、家長)說「你那個一定是假的」,就像那位小網友遇到的情形,其實不能怪這些人的反應,因為通常人類在面對自己不熟悉或者不了解的事物時頭一個反應都是採取否定的態度。
為什麼他們認定你買的化石一定是假的?說「一定是假的」不見得代表他們真的了解,這點如果細問他們有何證據通常就會發現大多是「感覺流」--「因為我覺得是假的」,理由通常是:「化石很稀有也很貴,平常都是博物館在買的,怎麼可能讓你買到真的?」
多厲害啊!連看都不用看,只要用感覺的就可以判斷別人家裡的化石是真是假,太神奇了!
嗶嗶!這裡就存在一個重大的誤區,通常這樣說的人都直接把化石跟博物館裡那些巨大的恐龍骨架化石作連結,問題是化石並不是只有恐龍而已,所謂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遺骸或者生痕等因為自然作用被保存於地層中,爾後被人類挖掘出來的標本。
那古代生物只有恐龍而已嗎?當然不可能!在過往的海洋中,三葉蟲曾經像蟑螂一樣在海底滿地爬,菊石曾經如同現生魚類一樣在各大洋裡悠遊,陸地上有各種現今已滅絕的植物,他們在地球歷史上存在的時間長度遠超過人類,數量也遠超過人類。
試想,一隻鯊魚一生能汰換多少支牙齒?而鯊魚在古代海洋中存在的時間那麼長久,數量也曾經是很多的(不要考量被人類捕殺的話),掉落在海底的牙齒數量應該會是個驚人的數量。那你還會覺得鯊魚的牙齒化石很稀有嗎?但相對鯊魚的骨架化石就非常罕見,因為鯊魚是軟骨魚,身上的硬骨組織非常少,所以能夠保存完整骨架化石的難度相當高,這種化石就真的是只有博物館或者土豪收藏家才負擔得起了。
(茶包在三石展的時候用侏儸紀世界跳出水面的滄龍作例子,結果發現問一堆人都沒人看過,只能放棄拿滄龍舉例,嗚嗚)
的確恐龍化石不是什麼人都有本事收藏,但不可忽視的是許多化石的價格也是一般人負擔得起的,拿著極端的例子來否定一切我想不是很恰當。並不是說不存在假化石,而是如果能夠提出明確的證據來告訴人說為什麼這是假的會比較實際,總不能檢察官在法庭上不講證據只憑我覺得他有罪就要法官定罪吧?
我想在礦物或者化石收藏領域不免都會遇到假造、仿造的問題,然而一個好的收藏者是會盡可能用科學的方法去找證據來作判定,而不是用價錢或者感覺。
有些時候遇到客人問我「茶包你這化石這麼便宜,會不會是假的?」茶包只能哭笑不得的反問:「那我價格後面多加兩個零就會變真的嗎?」
如果真假原來只是數字後面的零夠不夠多而已,挺悲哀的,不是嗎?
的確恐龍化石不是什麼人都有本事收藏,但不可忽視的是許多化石的價格也是一般人負擔得起的,拿著極端的例子來否定一切我想不是很恰當。並不是說不存在假化石,而是如果能夠提出明確的證據來告訴人說為什麼這是假的會比較實際,總不能檢察官在法庭上不講證據只憑我覺得他有罪就要法官定罪吧?
我想在礦物或者化石收藏領域不免都會遇到假造、仿造的問題,然而一個好的收藏者是會盡可能用科學的方法去找證據來作判定,而不是用價錢或者感覺。
有些時候遇到客人問我「茶包你這化石這麼便宜,會不會是假的?」茶包只能哭笑不得的反問:「那我價格後面多加兩個零就會變真的嗎?」
如果真假原來只是數字後面的零夠不夠多而已,挺悲哀的,不是嗎?
2015年8月25日 星期二
關於礦物展的一點感觸
這次展覽期間和一位前輩聊了聊,恰巧發生了小男孩弄破展出油畫的新聞讓茶包有點小小的感觸…
如果今天礦物展現場展出一件甚至很多件很稀有的礦物或化石標本,然後我們在報章媒體上買廣告強調價值數千萬的珍貴標本現場展出,於是一堆人跑來看展湊熱鬧(反正免費入場),結果人太多擠來擠去於是有小朋友不小心撞壞了其中一件珍品,大家覺得接下來台灣民眾的反應是?
- 那個化石(礦石)一定是假的還是複製品啦,誰會把真的擺在那邊給人觀賞?真品那麼稀有,只會擺在博物館裡面啦∼
- 假設是借展的,記者會不會跑去訪問收藏者說「發生這種事情你會很心痛嗎?」「要不要對那個小朋友提告?」「那件標本號稱上千萬,請問您當初是用多少錢購入呢?」
- 電視名嘴們忽然個個都變成礦物化石專家,開始討論這個收藏圈子的傳說啦、經典標本啦,然後還會有來賓跟大家分享「你看這隻石炭紀的恐龍化石,全世界只有一隻…」或者「這顆全世界最大的海藍寶水晶(Aquamarine Crystal)」…
- 因為電視一直強調多少錢,就會有鄉民去踢爆這種東西其實剛挖出來的時候產地價超便宜,甚至是秤斤論兩賣的,於是大家都高潮了「哇!原來礦物化石的投資價值這麼高!你們看剛挖出來的時候可能多少錢,賣的時候價格就變成幾百幾萬倍了!」故得證一堆賣礦石的傢伙都是賺取暴利的奸商,然後收藏的人都是土豪…
- 如果策展人是台灣礦物或者化石領域有名的學者,接下來就會有鄉民或者媒體質疑其實他的學歷是假的,還是他根本沒那麼權威…反正就是路邊隨便拉一個人來都比他強…
- 大家自由腦補想像…
前輩提到說如果下次展覽他在現場展出自己收藏的珍貴化石然後告訴大家這個標本的價值,會不會讓大家覺得「哇!原來化石也可以這麼值錢?」從而提昇關心、注意的程度?我想是會的,但是絕對不是關注化石本身。
同樣的,如果未來真的有外國的頂級礦物廠商願意來台灣,然後標本真的發生了上面描述的慘劇,我光想到台灣記者們去訪問他們「請問這件標本壞掉了你們會心痛嗎?他真的很稀有珍貴嗎?」然後隔一陣子我在 Mineralogical Record 雜誌上看到這個新聞以及外國賣家的抱怨…
只能說,教育大眾的路還很長啊…
2015年7月9日 星期四
冤有頭債有主,不是叫做賣家就應該替別人負責任
有個人跑到樓下麵攤問老闆說「我今天午餐想吃隔壁的燒鴨飯,不知道他們的高麗菜裡有沒有蟲?」
麵攤老闆客氣回答說「我不是很清楚,他們的高麗菜看起來好像還OK?」
然後那個人又問了「那你覺得他們的燒鴨飯好不好吃?有沒有放奇怪的調味料?配菜這樣合理嗎?份量會不會太小?會不會太貴?我如果買來吃了覺得很難吃怎麼辦?」
你說那個老闆會不會很想拿麵杓給他尻下去?
有些時候會有朋友們在這裡私下問我問題,說真的只要牽涉到其他賣家茶包就會很保留,如果我已經很含蓄的回答了我認為該說的,您卻還是非得要茶包給你個背書式的回答,還是拿著賣家回應的話來問我,那對不起,我就不回了。
這跟風度無關,這跟白目有關。
台灣長久以來一直存在某種很詭異的社會現象,明明是A造成的問題,卻要B來背書負責任或者被問東問西惹上一堆麻煩,只因為A似乎後台有點硬(可能比3310還高)或者氣場有點強(動不動就把告人掛在嘴上),B看起來是個善良的好人(啊就軟柿子)。
如果你對於A的商品有疑慮,可以不要買,可以把你的疑問直接問A,對於A的回答你可以相信也可以不信,但是請不要把無辜的B賣家拖下水,要他幫A背書還是辨別真假,更不要拿著B的話(甚至把B抬出來)去質問A,然後在A跟B之間傳話,搞到最後變成A和B隔空對戰。
如果你對於A的商品有疑慮想問怎麼辨別,可以問BCDEFG,但不要問完之後連試都不試把大家教你的方法擺到一邊去,還是找藉口不去嘗試,依舊鬼打牆的去跟A買東西,然後又跑上來希望BCDEFG幫你辨別真假還是背書,甚至是當某位誠實的B告訴你真相,受不了打擊的你還反過來替A說話質疑B。
如果你無論如何都想要跟A買東西(還是已經買了),想知道真假就去找專業的鑑定中心,他們收錢就是要用來證明你是不是傻B,如果你不想花錢證明自己是不是傻B,那也請不要找無辜的B來為你的決定背書或者鑑定真假,因為沒有人應該當傻B。
冤有頭債有主,B沒收A的錢,也沒收你的錢,更沒賣你A的東西,但是你替B跟A結下樑子之後拍拍屁股走人,A至少還賺了你的錢,可是倒楣的B莫名其妙得罪人還一毛錢都沒賺,不是傻B是什麼?反過來因為B的話你安心跟A買了東西,B一毛錢也沒賺,那不是傻B不然是什麼?
ABCDEFG,像不像繞口令啊~ XDD
麵攤老闆客氣回答說「我不是很清楚,他們的高麗菜看起來好像還OK?」
然後那個人又問了「那你覺得他們的燒鴨飯好不好吃?有沒有放奇怪的調味料?配菜這樣合理嗎?份量會不會太小?會不會太貴?我如果買來吃了覺得很難吃怎麼辦?」
你說那個老闆會不會很想拿麵杓給他尻下去?
有些時候會有朋友們在這裡私下問我問題,說真的只要牽涉到其他賣家茶包就會很保留,如果我已經很含蓄的回答了我認為該說的,您卻還是非得要茶包給你個背書式的回答,還是拿著賣家回應的話來問我,那對不起,我就不回了。
這跟風度無關,這跟白目有關。
※
台灣長久以來一直存在某種很詭異的社會現象,明明是A造成的問題,卻要B來背書負責任或者被問東問西惹上一堆麻煩,只因為A似乎後台有點硬(可能比3310還高)或者氣場有點強(動不動就把告人掛在嘴上),B看起來是個善良的好人(啊就軟柿子)。
如果你對於A的商品有疑慮,可以不要買,可以把你的疑問直接問A,對於A的回答你可以相信也可以不信,但是請不要把無辜的B賣家拖下水,要他幫A背書還是辨別真假,更不要拿著B的話(甚至把B抬出來)去質問A,然後在A跟B之間傳話,搞到最後變成A和B隔空對戰。
如果你對於A的商品有疑慮想問怎麼辨別,可以問BCDEFG,但不要問完之後連試都不試把大家教你的方法擺到一邊去,還是找藉口不去嘗試,依舊鬼打牆的去跟A買東西,然後又跑上來希望BCDEFG幫你辨別真假還是背書,甚至是當某位誠實的B告訴你真相,受不了打擊的你還反過來替A說話質疑B。
如果你無論如何都想要跟A買東西(還是已經買了),想知道真假就去找專業的鑑定中心,他們收錢就是要用來證明你是不是傻B,如果你不想花錢證明自己是不是傻B,那也請不要找無辜的B來為你的決定背書或者鑑定真假,因為沒有人應該當傻B。
冤有頭債有主,B沒收A的錢,也沒收你的錢,更沒賣你A的東西,但是你替B跟A結下樑子之後拍拍屁股走人,A至少還賺了你的錢,可是倒楣的B莫名其妙得罪人還一毛錢都沒賺,不是傻B是什麼?反過來因為B的話你安心跟A買了東西,B一毛錢也沒賺,那不是傻B不然是什麼?
ABCDEFG,像不像繞口令啊~ XDD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