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31日 星期六

一個關於小標本的故事

知道茶包以及石探紀的朋友,應該都感覺得到石探紀的礦石標本特色就是「小」,幾乎三公分以內的標本佔了大多數,偶爾會有人問我為什麼不賣些比較大的標本或者進些紫晶洞之類的,我通常都是回答因為家裡空間不夠,大的標本塞太多一下子就爆炸了。

這的確是原因之一,不過趁著夜深人靜,剛拿出飲料對著電腦放空,窗外路上無人無車,來跟大家分享個故事好了。

當然,這個故事裡保證沒有神明託夢,沒有長輩下跪,沒有傳承秘方,沒有被動賣小礦,看完也不用交考卷,大家放輕鬆~


茶包在大學剛開始買礦石標本就有個習慣,大小我不是很在意,但是晶體一定要漂亮完整,而且那時候住宿舍空間真的很有限,要是買了個大標本還真不知道要擺哪裡,後來開始賣礦石,因為我挑石頭的原則就是一定要自己喜歡才會進,因此不在意大小但是晶體要漂亮這個習慣也就跟著帶進來。



不過真正讓我確立以小型、精緻標本這個路線為主的關鍵,應該是發生在2007年第二次去土桑展時,跟一位德國賣家買完上面這顆南非的菱錳礦後閒聊,他說亞洲的礦物展他有參加東京礦物展而且十幾年了,我一聽興趣就來了,就跟他打聽東京礦物展的事情。

好,直接講重點,歸納出來的結論就是十幾年來東京礦物展買氣的變遷:從化石逐漸往礦物傾斜,尺寸從大往小傾斜,而且小還要精緻或者有特色。

我覺得東京礦物展是一個指標,以當時亞洲各國在礦物收藏這塊來說,日本算是走在比較前面的,而且他們比台灣還早經歷泡沫經濟的崩潰,所以就這樣的歷史軌跡去判斷,我覺得提早去佈局小標本這塊是有前途的。

但,實際上一路走來要堅持這點並不如想像中的簡單。

初期真的經常被客人問「有沒有大一點的?」不然就是說「這個太小了」,甚至還有「你這些小石頭加個盒子就要賣這麼貴喔?」

那一年回系上擺礦物展的時候就遇到有人來看了我的標本,丟下一句「人家現在市場都要大一點的,你石頭這麼小不行啦~」

當時我笑笑著回答「沒關係,我相信有人喜歡大的就會有人喜歡小的,大的那邊我吃不到,那我就把小的這邊吃下來,一樣可以過活。」

只是堅持幾年之後,隨著眼界漸長也開始不太能滿足於小標本路線,在茶包的內心總是會想著我能不能也像那些老外賣家一樣賣比較大的礦物精品呢?對我來說最大的刺激倒不是客人怎麼說,而是去作展的時候有些同行會問茶包你怎麼不嘗試進些高檔的標本來賣?以你的眼光應該可以挑到很漂亮的精品才對。

問題是,精品是要花錢的,偏偏茶包不是家底很雄厚的人,有時候看到一些真的很喜歡的精品標本想進,可一想到回台灣要賣的售價就覺得很難賣只能放棄,到最後只能妥協去拿品相差一點、價格比較便宜的,安慰自己沒魚蝦也好,但隨著許多礦石標本價格開始飆漲,能拿的品相跟尺寸只能下修,曾經有熟客私下來訊覺得我的標本整體水平下降,茶包覺得很委屈可是又很無奈,然後看著認識的中國朋友標本越賣越高端,說不羨慕是假的,當時真的有一種自己整個被比下去的感覺。

現在回顧當時的進貨,四個字:「不上不下」應該就是最好的寫照。很多那段時間進的中大型標本一囤就是好幾年,如果不是靠著一些標本組的case消化掉,搞不好還在那裡長灰塵。

「不上不下」也可以反應在茶包的礦石經營這塊,2008金融海嘯後隨著eBay、淘寶等國外拍賣的競爭,茶包有幾年的礦物銷售遭受蠻大的打擊,那種感覺就是原本的市場忽然蒸發了一樣,整個人很茫然,想作精品上不去,要做小標本又不甘心,有一段時間沮喪到都快要放棄賣礦石了。

不過要感謝安妮和一位香港的朋友,他們把我從迷惘中點醒,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跟動力,原本的市場沒有了?那就重新開創一個啊!既然客人養大了很難留住,那就乾脆不去想那樣的事情,專心經營入門這塊,因為永遠有新人加入,生意其實作不完。

然後小標本這塊我仔細想想,精品是夢想,但何必為此捨棄自己最強的優勢?我為什麼不能把小標本作到天下無敵(ㄎㄎ),然後賺錢出國買些自己喜歡的精品回來,賣不掉也不會心痛。其實從來都不是非A即B的問題,而是我以前看不起自己,才會光羨慕別人能夠賣高單價的精品,卻忽略了在自己擅長的領域裡,別人也不見得有能力達到我的高度和成就。

所以現在的茶包對於被人嫌東西小還是價格高之類的事情已經不太在乎,光明正大喊著自己的標本是出了名的又小又貴,喊著自己是台灣礦物界價格的天花板, so what?為什麼我要因為自己擅長的領域是小標本就不敢大聲?為什麼賣小標本就一定要走低價路線呢?當我把小標本賣出品牌,又何必去羨慕別人賣精品?

如果有一天大家講到小標本都認為茶包家的最具有代表性,就像小礦標在中國那邊有「貓礦」這個稱呼(那個貓礦的由來我剛好知道),不知道會不會未來在台灣也會有人用「茶包礦」之類的名稱來稱呼小礦標?真有那一天,我應該會很驕傲?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