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回系上跟學弟妹們上礦物研習的時候,趁著講完礦物之後還有點時間就跟在場學弟妹聊一下,我當時劈頭第一句話就是「你們準備好要放棄這一切了嗎?準備好在畢業後放掉這系上四年所學的東西了沒?」
我想當時應該一堆人的表情是黑人問號,幸好系主任不在我背後,不然他應該會很火…..
「現實是你們畢業之後會有許多人無法從事本科系相關的工作,所以從現在開始你們就要去思考,你打算在未來放棄這四年所學的東西了沒有?如果沒有,那請你認真用功唸書,這樣你要跟別人競爭也多一點籌碼。如果決定放棄,那現在開始你也要趕快培養自己其他的專長,尋找自己的興趣。」
茶包的網站是自己寫的,可是應該沒啥人知道我一直到大一才開始正式用電腦(在那之前唯一接觸電腦的機會是去高中同學家玩三國志跟上BBS,哈哈哈),大學二年級才有第一台電腦,大三開始接觸html跟網頁設計,大四擔任系上網管,在畢業前我確定自己不會走教育這條路而是會創業。
關於電腦、網路、網站設計我從來沒去上過課,就是憑著熱情和需求去學習而已,當初石探紀網站需要結合資料庫,因為沒錢可以請人寫就只好自己抱著書花一個月時間生出來。反而畢業快20年,當初大學時代念的東西很多早都還給教授了,只剩下跟礦物有關的一些還勉強記得,現在看同學們在討論考題還是教學內容根本是有看沒有懂。
「OK,聽到這裡你們可能有些人會覺得那如果未來要放棄,我當初選這科系幹嘛?不,我要告訴你的是你應該要覺得很幸運,因為在這個系裡所經歷的有些事情在你離開校園之後或許就再也不會有了,就像我到現在還是對於大學上山冷得要死的天文觀測記憶深刻,覺得去本山敲石頭還是到四溝挖化石很有趣,不過那些現在都離我很遠了。這些都是只有在地科系才有的回憶,超酷的不是嗎?」
我知道有些自然科學營隊會帶這些,but,有沒有發現那些大部分都是給中小學生的居多……
「至少學長我一點都不後悔念地科系,你在學校上什麼課程跟你有沒有浪費人生是兩件事情,雖然當初我書真的念得不怎樣還被當過微積分跟英文,有些系上必修也都是超低空飛過,但至少我還是畢業了。大學四年我沒有參加過任何社團,系學會的事情也沒參與很多,可是在學校以外我經營網站到跟出版社談過合作,後來還差點和朋友合開公司,算是轟轟烈烈玩過一場吧?所以後來出去找工作的時候,這些經驗都變成我很寶貴的資產,雖然我沒進入教育界也沒走地科相關的學術路線,可是我對系上還是很有感情,因為如果當初不是進了這個系,也許我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
事實上茶包的礦石事業追溯起來得要感謝地科系的兩位學長,一位是大一時同寢的85級大四學長,他閒暇之餘會和我分享自己收藏的礦物標本,算是我礦石收藏的引路人,再來是另外一位77級學長,因為他會提供礦物標本讓我們能夠在地科展的時候展售,茶包大學四年都是礦物展不動的組員(你們就知道我那時候多喜歡礦石了,後來會每年都支援系上礦物展也是有這因素在),而且在後來茶包創業初期,這位學長也幫了我許多忙(包括帶我去土桑)。
人與人的緣分很難說,如果我不是唸地科系,或許台灣從此就少了個賣礦的茶包?哈。
「再舉兩個地科系畢業之後『不務正業』的例子好了,剛好都是我這屆的同學所以很好出賣,我大學的死黨,沒有去補習,畢業之後政大資工所正取,畢業後出國留學回來到清華資工當教授,現在在美國加州的大學教書,猛吧!另外一個也很猛,大學畢業念完研究所後跑去台積電上班,你們覺得這樣很了不起嗎?不,他老兄股票分紅不要又跑回來當老師了,在學校努力推行環保綠生活。所以說,不要給自己設限,重點是你想做什麼?」
(備註:剛剛同學提醒我,我們班還出了一個合唱團指揮,經常帶團參加國內外比賽跟公演的奇葩,真是超讚的)
「講了這麼多,學長我認為有一件事情你們在大學四年一定要好好練習,那就是寫報告。不是那種隨便去找幾個段落複製貼上然後教授google一下就可以抓包的東西,而是從怎樣找資料,怎樣整理歸納,到用自己的口吻,有條理的去寫出內容跟分析來。或許你們覺得阿不就是一份報告,一份作業而已,又不是自己很喜歡的事情幹嘛那麼認真?可是我問你們,等你們出社會工作難道就不用寫報告了嗎?也許是報告,也許是企劃案,可能上頭丟給你的題目你根本聽都沒聽過,也談不上喜歡與否,可是你敢跟上司還是老闆烙一句『我對這沒興趣』『這我不懂』然後就不寫嗎?那就差不多要準備回家吃自己了。」
「如果這件事情大學四年都沒好好練習過,那你怎麼會覺得一畢業你馬上就能把這個技能等級點很高呢?而且出社會之後當主管的人可沒那些耐性等你花四年學會,搞不好只有四天、四個星期、四個月,你作不好隨時有其他人可以取代,別忘了你只是個剛畢業的菜鳥啊。」
「再來就是系上的展覽,我不知道你們有多少人覺得這只是系上學長姐傳承下來的例行公事,反正時間到了敷衍一下有東西出來就好,有沒有人來看也沒關係。但我問你們,一個剛畢業的菜鳥履歷上有什麼經歷可以寫?幾乎就是一片空白嘛,有沒有發現除了社團,剩下能拿出來講的好像也就只有系上展覽作過什麼,對吧?」
「好歹學長我在之前公司當過主管,看過一堆求職信也面試過人,算有點經驗吧?如果你寫你當過地科展的公關股長,剛好你應徵的可能是公關或者行銷方面的工作,也許我就會對你的履歷多看一眼,要是你在自傳裡提到在地科展從事公關方面的事務讓你很有興趣或者成就感,我說不定會覺得這個人有動機不錯啊!如果你能給我看到你當公關股長的成果,例如因為你的某個提案還是努力讓來逛展的人數比過往平均多了一倍,還是某個突破性的創意大受好評,我搞不好會覺得你是個有潛力的人才,可以找來面試看看。光是能夠走到面試這一步,你就已經贏過很多人了。」
話說以前系上地科展沒有導覽手冊,有次我去成大地科展發現他們有這東西很不錯,剛好那年有參與系上科展股所以就在某次會議上提案,於是該屆地科展就有了小小一本的導覽手冊,結果發放的數量出乎大家預料,後來連續很多屆地科展都有導覽手冊,而且越作越漂亮,我印象中有幾屆的導覽手冊是要花錢買的,可是因為印得夠精緻內容也有料,還是有不少人願意掏錢,而且導覽手冊對於拉贊助也有幫助(因為可以光明正大的塞廣告進去啊)。雖然不是原創的idea,但至少一個小小的建議能有些許影響也是有意義的。
「要把這個展覽當作你們未來要寫在履歷上的成就去做好,而且也是一個機會去讓你應用、學習其他專長,例如你喜歡玩電腦動畫,那是不是有辦法結合自己的興趣跟自己小組的主題去做出什麼東西給訪客看,而且讓他們覺得很酷很厲害?不要想著應付了事,而是想著要怎樣作才能更好,給自己訂下高標然後努力去完成,不要想著『哦,因為我是地科系所以這個做不到那個沒辦法是正常的』,如果我當初也是一樣的想法,那石探紀的網站根本不會生出來,我也沒辦法靠它吃穿。」
「然後現在許多公司面試都會問你有沒有team work的經驗,有沒有哪件事情是你帶領團隊或者參與然後作得很有成就感可以拿出來說的?看,無論是跟同學合作寫報告還是作系上展覽,只要有用心就有材料可以發揮啊!你有沒有好好去做過一件事情,我們這些當主管的跟你問幾句其實就知道了,不要想著要去呼攏人,真有努力過自然就有東西可以回答不用怕。」
我一直覺得大學唸書雖然重要,但是應該也要花時間去體驗和了解這個社會的運作,從作展覽拉贊助去接觸廠商,辦活動去租借場地、宣傳、規劃,甚至是銷售行為等等,這些都是為了日後出社會的前置作業,不趁大學階段有個初步的概念,一離開校園連基本新手裝備都沒穿好就馬上要進入叢林去跟老鳥廝殺,除非你是天賦異秉的練武奇材不然就是自帶外掛(例如我爸xx),不然被虐菜還是在新手村蹲好蹲滿甚至找不到頭路都是很正常的。
所以,你們準備好要/不要放棄了嗎?重點是無論選了哪一邊,都要付出足夠的努力。在兩者中間搖擺不定又不願意付出努力,縱使考了研究所繼續延長求學的時間,也只是讓社會的現實晚幾年找上你而已。
2019年5月1日 星期三
2019年4月29日 星期一
關於「不知道」這件事情
昨天回系上幫學弟妹們上本部周前的礦物研習,最後發問時間有學弟問到「如果被問到當下不知道的問題該怎麼辦?」
我的答案就是告訴客人很簡單的三個字:「不知道」,但是說出這三個字之後不是就沒事了,而是要趕快去把問題的答案找出來,或者誠實的告訴客人為什麼不知道。
例如客人隨意拿起一顆標本問他的硬度多少偏偏自己沒印象,那回答完不知道後請客人稍等一下,然後趕快手機上網查,這樣在回答客人的同時自己也會學到東西。
但是如果客人拿起一顆標本問這能量強不強,如果是麻瓜當然還是要回不知道,因為如果客人有感應,你說的東西準不準是他說了算,萬一他說其實能量很弱所以你騙人不就糗了,那如果客人沒感應,你也沒感應卻打包票說能量很強,實際上能量很弱,那你還是在騙人。
再怎麼說我們是地球科學系,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不是作科學研究的基本道理嗎?
剛開始作這行的時候曾經被客人問,我怎麼能夠知道這麼多礦物以及相關產地的知識,當時我回答「因為我不希望在客人問我的時候回答『不知道』」。
但是隨著時間經過想法已逐漸改變,我覺得人不是神,就算專家也不見得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真的不知道或者不確定就說「不知道」,而不是為了硬要生一個答案出來瞎掰,有時候假的答案多說了幾次自己也以為是真的,到後來每次被問都會回答相同的答案,就跟迷路的人經常覺得有些地方很熟悉,以為目的地就在這附近,但其實是因為在錯誤的地點附近打轉很多次所以印象深刻,跟目的地位置根本差了十萬八千里遠。
茶包自己也犯過類似的錯誤,有些事情憑著印象回答,有天才發現「啥?我以前說錯了嗎?」感謝智慧手機的發明,現在被客人問到一些礦物性質,不清楚的都可以光明正大的說「抱歉不知道(忘了),我上網站查一下,不好意思~」
畢竟網站上礦物化石資料加起來超過九百種,茶包不是記憶力超群的天才真的沒辦法通通都背起來,而且現在年紀越大記性越差... 囧rz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說起來很容易,實際很困難,在台灣一旦冠上個「專家」就好像應該什麼相關問題都能回答不然就過譽了,所以感覺流也好,自我流也好,重點不是事實而是怎麼講一套自己的體系能夠讓客人相信,可這樣是對的嗎?
所以我告訴學弟妹們說不知道並不可恥,而且你們只是學生,很多東西不知道也是應該的,但是說完不知道後能不能因此學到東西才是真正重要的事情,人類不就是因為對很多「不知道」的事情感到好奇才能不斷的往前進嗎?
我的答案就是告訴客人很簡單的三個字:「不知道」,但是說出這三個字之後不是就沒事了,而是要趕快去把問題的答案找出來,或者誠實的告訴客人為什麼不知道。
例如客人隨意拿起一顆標本問他的硬度多少偏偏自己沒印象,那回答完不知道後請客人稍等一下,然後趕快手機上網查,這樣在回答客人的同時自己也會學到東西。
但是如果客人拿起一顆標本問這能量強不強,如果是麻瓜當然還是要回不知道,因為如果客人有感應,你說的東西準不準是他說了算,萬一他說其實能量很弱所以你騙人不就糗了,那如果客人沒感應,你也沒感應卻打包票說能量很強,實際上能量很弱,那你還是在騙人。
再怎麼說我們是地球科學系,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不是作科學研究的基本道理嗎?
剛開始作這行的時候曾經被客人問,我怎麼能夠知道這麼多礦物以及相關產地的知識,當時我回答「因為我不希望在客人問我的時候回答『不知道』」。
但是隨著時間經過想法已逐漸改變,我覺得人不是神,就算專家也不見得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真的不知道或者不確定就說「不知道」,而不是為了硬要生一個答案出來瞎掰,有時候假的答案多說了幾次自己也以為是真的,到後來每次被問都會回答相同的答案,就跟迷路的人經常覺得有些地方很熟悉,以為目的地就在這附近,但其實是因為在錯誤的地點附近打轉很多次所以印象深刻,跟目的地位置根本差了十萬八千里遠。
茶包自己也犯過類似的錯誤,有些事情憑著印象回答,有天才發現「啥?我以前說錯了嗎?」感謝智慧手機的發明,現在被客人問到一些礦物性質,不清楚的都可以光明正大的說「抱歉不知道(忘了),我上網站查一下,不好意思~」
畢竟網站上礦物化石資料加起來超過九百種,茶包不是記憶力超群的天才真的沒辦法通通都背起來,而且現在年紀越大記性越差... 囧rz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說起來很容易,實際很困難,在台灣一旦冠上個「專家」就好像應該什麼相關問題都能回答不然就過譽了,所以感覺流也好,自我流也好,重點不是事實而是怎麼講一套自己的體系能夠讓客人相信,可這樣是對的嗎?
所以我告訴學弟妹們說不知道並不可恥,而且你們只是學生,很多東西不知道也是應該的,但是說完不知道後能不能因此學到東西才是真正重要的事情,人類不就是因為對很多「不知道」的事情感到好奇才能不斷的往前進嗎?
2019年4月5日 星期五
一則新聞的反思
TVBS新聞「血汗紅寶石! 緬甸礦工賣命僅月賺6千台幣」
https://news.tvbs.com.tw/world/1110170
雖然不太想轉這類新聞,不過忍不住要吐槽一下,圖片裡的是尖晶石不是紅寶石,記者翻攝GIA的影片是講Mogok地區的沒錯,只不過不是紅色的石頭就一定是紅寶石,事實上Mogok也出產很多紅色的尖晶石... :P
圖片的原始影片出處:
https://youtu.be/AvSLUptKO04?t=4m45s
然後每次看到這類文章底下的留言總有人把各種礦石開採比照血鑽石那樣貼標籤,可是我覺得很多人忽略了一點,「血鑽石」真正的問題不是在於貧窮的人去撿鑽石切磨成寶石賣高價給有錢人,而是那些賣鑽石得來的錢並沒有因此改善這些國家這些人的經濟,反倒變成當地軍閥的武器用來屠殺不同種族、控制人民的財源,所以才冠上「血」這個標籤。
但是今天這些「所得很低」的民眾你說叫他們都不要去採礦因為賺得太少,告訴他們你們賺的錢都被那些老外賺走了不公平,好,那你要幫他們想條出路啊,雖然要冒生命風險,採礦好歹有錢只是比較少,不去採礦錢會從天上掉下來嗎?不會嘛,難道這時候又要告訴他們「那就是你們缺乏競爭力啦~」「都是你們政府不作事沒認真拼經濟~」
原文裡面提到「礦工冒著高風險賣命,每個月收入卻只有台幣3千到6千元」,以台灣人的基本工資22K來看感覺好像很低,不過如果去Google一下緬甸的基本工資,以去年的新聞來看,一個月大概也就3000台幣多一點,也就是說如果他們有台幣六千的收入,大概就像在台灣能有40K的薪水了,這樣你會覺得很低嗎?
如果今天在台灣有人去野外挖礦每個月可以賺個四五萬台幣,信不信新聞標題馬上變成「超好賺!只要去野外敲石頭就可以輕鬆發大財?」
至於為什麼那些高檔原礦到最後都會被國外公司收購去做成切面寶石賣高價爽爽賺?難道你以為礦石留給那些人民,然後他們就自己有本事把它變成一顆很漂亮的裸石拿出來賣嗎?寶石的加工需要各種工具跟機器以及知識,這些都要錢,問題是啟動的資金從哪裡來?去哪裡學寶石切磨的知識?偏偏這些機器、知識很多就是掌握在國外那些公司手上,你覺得那些公司都是慈善事業會免費贈送機器那些去救苦救難?而且說穿了,那些公司就是拿得出錢來買,對於這些採礦人來說,辛辛苦苦彩的礦石誰能出高價當然賣誰啊~
同樣的如果有足夠的資本,當然可以把礦坑弄得相對安全一些,問題是在這些資本的背後意味著更多的法律、稅務以及政府管制,很多私人採礦不就是為了逃稅逃避勞資規定所以偷挖偷賣嗎?
很多非洲國家的人民就是靠著採集這些未來會變成奢侈品的原礦可以溫飽,如果今天這些奢侈品忽然沒有市場,意味著原料端的需求也大量下降,這些採礦人的收入自然會跟著大幅萎縮甚至失業,問題是,以那些國家的狀況,這些人去哪裡謀生?不要跟他們說只要認真唸書考大學去當公務員讓政府還是公司養就好,那真是一個「何不食肉糜」的概念...
有時候看到這類文章都會有點意見,因為以前不只一次被問過我們去買那些(大多數人認為比較貧窮的)國家的礦石是不是在變相的助長剝削,好像我們在買賣的這些礦石上面都是血汗...
有人曾經看過來自衝突地區的稀土礦物相關新聞嗎?那些礦石被挖出來之後也許不是變成一顆幾百萬的奢侈寶石,卻可能應用在我們每天使用的手機以及其他3C產品,或者是像巴西兩次潰堤礦災的礦區開採的礦石其實是跟鋼鐵有關...
我不贊成什麼事情都要靠血汗不斷壓低成本與剝削才能獲利,但是反過在來批評某些我們以為是血汗的東西之前,是否能站在另外一個角度去思考?如果只是因為寶石這個市場的頂端看起來數字很驚人很耀眼,適合當作目標,於是就試圖用終端售價與原料端的薪資成本連結來營造一種「因為那些買得起奢侈品的人造成這些窮人被壓榨」的氣氛,對於仇富的讀者來說當然是很有吸引力的,但對這整個產業是否公平?
在這些貧窮地區開採的礦石養活了當地的人口,而這些礦石的販賣又養活了另外一批人(或許中間還包含了茶包),之後的切磨加工、珠寶設計、珠寶的金工製作,乃至於最後的成品銷售,這些礦石的成本不斷累加,價格也不斷上升,當我們讚嘆它的價格,是否曾想過在這價格的背後,在它的生產過程中一路走來有多少人因此受惠得以維持生活?
說了很多純粹有感而發,但,最後還是要提一下重點,這張影片縮圖裡面八面體晶型的礦物是尖晶石!不是紅寶石!要下標題也應該是血汗尖晶石啊!!! XDDDD
https://news.tvbs.com.tw/world/1110170
雖然不太想轉這類新聞,不過忍不住要吐槽一下,圖片裡的是尖晶石不是紅寶石,記者翻攝GIA的影片是講Mogok地區的沒錯,只不過不是紅色的石頭就一定是紅寶石,事實上Mogok也出產很多紅色的尖晶石... :P
圖片的原始影片出處:
https://youtu.be/AvSLUptKO04?t=4m45s
然後每次看到這類文章底下的留言總有人把各種礦石開採比照血鑽石那樣貼標籤,可是我覺得很多人忽略了一點,「血鑽石」真正的問題不是在於貧窮的人去撿鑽石切磨成寶石賣高價給有錢人,而是那些賣鑽石得來的錢並沒有因此改善這些國家這些人的經濟,反倒變成當地軍閥的武器用來屠殺不同種族、控制人民的財源,所以才冠上「血」這個標籤。
但是今天這些「所得很低」的民眾你說叫他們都不要去採礦因為賺得太少,告訴他們你們賺的錢都被那些老外賺走了不公平,好,那你要幫他們想條出路啊,雖然要冒生命風險,採礦好歹有錢只是比較少,不去採礦錢會從天上掉下來嗎?不會嘛,難道這時候又要告訴他們「那就是你們缺乏競爭力啦~」「都是你們政府不作事沒認真拼經濟~」
原文裡面提到「礦工冒著高風險賣命,每個月收入卻只有台幣3千到6千元」,以台灣人的基本工資22K來看感覺好像很低,不過如果去Google一下緬甸的基本工資,以去年的新聞來看,一個月大概也就3000台幣多一點,也就是說如果他們有台幣六千的收入,大概就像在台灣能有40K的薪水了,這樣你會覺得很低嗎?
如果今天在台灣有人去野外挖礦每個月可以賺個四五萬台幣,信不信新聞標題馬上變成「超好賺!只要去野外敲石頭就可以輕鬆發大財?」
至於為什麼那些高檔原礦到最後都會被國外公司收購去做成切面寶石賣高價爽爽賺?難道你以為礦石留給那些人民,然後他們就自己有本事把它變成一顆很漂亮的裸石拿出來賣嗎?寶石的加工需要各種工具跟機器以及知識,這些都要錢,問題是啟動的資金從哪裡來?去哪裡學寶石切磨的知識?偏偏這些機器、知識很多就是掌握在國外那些公司手上,你覺得那些公司都是慈善事業會免費贈送機器那些去救苦救難?而且說穿了,那些公司就是拿得出錢來買,對於這些採礦人來說,辛辛苦苦彩的礦石誰能出高價當然賣誰啊~
同樣的如果有足夠的資本,當然可以把礦坑弄得相對安全一些,問題是在這些資本的背後意味著更多的法律、稅務以及政府管制,很多私人採礦不就是為了逃稅逃避勞資規定所以偷挖偷賣嗎?
很多非洲國家的人民就是靠著採集這些未來會變成奢侈品的原礦可以溫飽,如果今天這些奢侈品忽然沒有市場,意味著原料端的需求也大量下降,這些採礦人的收入自然會跟著大幅萎縮甚至失業,問題是,以那些國家的狀況,這些人去哪裡謀生?不要跟他們說只要認真唸書考大學去當公務員讓政府還是公司養就好,那真是一個「何不食肉糜」的概念...
有時候看到這類文章都會有點意見,因為以前不只一次被問過我們去買那些(大多數人認為比較貧窮的)國家的礦石是不是在變相的助長剝削,好像我們在買賣的這些礦石上面都是血汗...
有人曾經看過來自衝突地區的稀土礦物相關新聞嗎?那些礦石被挖出來之後也許不是變成一顆幾百萬的奢侈寶石,卻可能應用在我們每天使用的手機以及其他3C產品,或者是像巴西兩次潰堤礦災的礦區開採的礦石其實是跟鋼鐵有關...
我不贊成什麼事情都要靠血汗不斷壓低成本與剝削才能獲利,但是反過在來批評某些我們以為是血汗的東西之前,是否能站在另外一個角度去思考?如果只是因為寶石這個市場的頂端看起來數字很驚人很耀眼,適合當作目標,於是就試圖用終端售價與原料端的薪資成本連結來營造一種「因為那些買得起奢侈品的人造成這些窮人被壓榨」的氣氛,對於仇富的讀者來說當然是很有吸引力的,但對這整個產業是否公平?
在這些貧窮地區開採的礦石養活了當地的人口,而這些礦石的販賣又養活了另外一批人(或許中間還包含了茶包),之後的切磨加工、珠寶設計、珠寶的金工製作,乃至於最後的成品銷售,這些礦石的成本不斷累加,價格也不斷上升,當我們讚嘆它的價格,是否曾想過在這價格的背後,在它的生產過程中一路走來有多少人因此受惠得以維持生活?
說了很多純粹有感而發,但,最後還是要提一下重點,這張影片縮圖裡面八面體晶型的礦物是尖晶石!不是紅寶石!要下標題也應該是血汗尖晶石啊!!! XDDDD
2019年3月26日 星期二
隋汴說說:取名大學問
[虛構故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隋汴,說說的男友,假日兼職在玉市擺攤賣礦石,是對能量靈體等等毫無感應的麻瓜。
「老闆,這次出國有帶啥好玩的東西回來?」知道隋汴剛從國外進貨回來,一到玉市熟客馬上就上門了。
「唔,有些標本在這邊。啊,對了,拿個好玩的給你瞧瞧。」
「哦?」
只見隋汴拿出一顆普通的鵝卵石放在桌上。
「這啥?」客人楞了一下。
「去年網路上有新聞啊,號稱像太陽的石頭。」
「這哪裡像太陽了?跟太陽石差遠了啊。」
「它的確不是太陽石(Sunstone),來,我打個紫外燈給你看。」
隋汴先拿個盒子擺在上面遮住附近大部分光線,再拿出紫外燈手電筒一照,原本平淡無奇的鵝卵石忽然顯現了橘色的螢光。
「欸?你用的是短波燈嗎?」
「沒有,就一般的驗鈔燈而已。」
「喔喔,這個好玩,你說有上新聞,是什麼新聞?」
隋汴拿起手機查了一下,點了個連結給客戶觀看。
「哦…美國密西根州的…Yooperlite?中文名稱叫什麼?」
「不知道,目前似乎還沒有正式譯名的樣子,反正就是富含螢光方鈉石的正長岩。」
「這不行啦,名字這麼長怎麼記,而且正長岩聽起來就不是什麼很響亮好賣的名字。反正如果沒其他人賣,名字你說了算啊!」
「欸,那要取什麼名字?優伯石?直接用英文的發音轉過來好像就行了。」
「優伯?幽浮(UFO)還差不多,而且跟 Uber (優步)很像,不夠屌。」
「欸……螢光正長岩?」
「哇靠,老闆你也太沒創意了吧~」
「那你幫我想?」兄弟,不要只是嘴炮啊!
「好啊!」客人拿起桌上的鵝卵石,端詳了一下。「你覺得『密西根神石』怎麼樣?」
「哇哩,我又不講功能的,不要掛神石的名字啦!」
「『螢光魔石』?」
「一定要有神還是魔嗎?」
「不然『金光發財石』?你看,我廣告詞都幫你想好了,看起來平凡無奇的鵝卵石,在紫外燈下卻能發出金黃的螢光,可見能量十分強勁,有招正財、加強運勢的效果,讓你從此飛黃騰達、不再平凡!」
「……」大哥,這名字有夠聳的好嗎?但是廣告文案倒是挺厲害啊!
「最好你還去找一些人來拍影片來個使用者見證,說買了這種石頭擺在家裡之後開店的馬上貨出去,錢進來,天天發大財,本來是單身狗的忽然就有對象了,失業的一下子好幾間公司錄取,保證熱賣啊!」
等等,為什麼覺得這個橋段很面熟……
「呃,可是我就不想賣功能風水那些啊……有沒有聽起來科普一點的名字?」
「科普?科普能賣錢嗎?」
「欸……」隋汴忽然感到淡淡的哀傷。
「抱歉老闆,可以把剛剛那個啥正長岩的名字再說一次?」
「富含螢光方鈉石的正長岩?」
「你看,老闆,你想科普,問題是一般人根本不知道正長岩是什麼吧?就連我也不知道,啊所以正長岩是什麼?」
「一種主要是長石組成的火成岩吧?」
「哦…所以是有螢光的火成岩?那就叫『螢光火成岩』?」
「那還不如『螢光正長岩』,畢竟火成岩包含太多種類了。」
「螢光正長石呢?岩聽起來沒有石好聽。」
「正長石是一種礦物不是岩石……」
客戶的眉頭皺了起來。
「我看乾脆叫做『金光石』就好,金光閃閃,瑞氣千條。」
「所以賣這種石頭的人應該叫做『金光黨』嗎?」隋汴笑了起來。
哎,取名大不易啊。
「算了,想不到什麼好名字就還是先叫做優伯石吧。」
「優伯…那你覺得優婆石怎樣,聽起來有點印度還是佛教的感覺哦?」
「拜託不要,我都不講功能風水了,更不想跟宗教扯上邊啊~」
客人手抱著胸沉思了會兒。
「那,就『憂不來』吧?有沒有讚?」
備註:網站最後還是用「優伯石」當暫時的譯名,不是「憂不來」哦。
隋汴,說說的男友,假日兼職在玉市擺攤賣礦石,是對能量靈體等等毫無感應的麻瓜。
※
「老闆,這次出國有帶啥好玩的東西回來?」知道隋汴剛從國外進貨回來,一到玉市熟客馬上就上門了。
「唔,有些標本在這邊。啊,對了,拿個好玩的給你瞧瞧。」
「哦?」
只見隋汴拿出一顆普通的鵝卵石放在桌上。
「這啥?」客人楞了一下。
「去年網路上有新聞啊,號稱像太陽的石頭。」
「這哪裡像太陽了?跟太陽石差遠了啊。」
「它的確不是太陽石(Sunstone),來,我打個紫外燈給你看。」
隋汴先拿個盒子擺在上面遮住附近大部分光線,再拿出紫外燈手電筒一照,原本平淡無奇的鵝卵石忽然顯現了橘色的螢光。
「欸?你用的是短波燈嗎?」
「沒有,就一般的驗鈔燈而已。」
「喔喔,這個好玩,你說有上新聞,是什麼新聞?」
隋汴拿起手機查了一下,點了個連結給客戶觀看。
「哦…美國密西根州的…Yooperlite?中文名稱叫什麼?」
「不知道,目前似乎還沒有正式譯名的樣子,反正就是富含螢光方鈉石的正長岩。」
「這不行啦,名字這麼長怎麼記,而且正長岩聽起來就不是什麼很響亮好賣的名字。反正如果沒其他人賣,名字你說了算啊!」
「欸,那要取什麼名字?優伯石?直接用英文的發音轉過來好像就行了。」
「優伯?幽浮(UFO)還差不多,而且跟 Uber (優步)很像,不夠屌。」
「欸……螢光正長岩?」
「哇靠,老闆你也太沒創意了吧~」
「那你幫我想?」兄弟,不要只是嘴炮啊!
「好啊!」客人拿起桌上的鵝卵石,端詳了一下。「你覺得『密西根神石』怎麼樣?」
「哇哩,我又不講功能的,不要掛神石的名字啦!」
「『螢光魔石』?」
「一定要有神還是魔嗎?」
「不然『金光發財石』?你看,我廣告詞都幫你想好了,看起來平凡無奇的鵝卵石,在紫外燈下卻能發出金黃的螢光,可見能量十分強勁,有招正財、加強運勢的效果,讓你從此飛黃騰達、不再平凡!」
「……」大哥,這名字有夠聳的好嗎?但是廣告文案倒是挺厲害啊!
「最好你還去找一些人來拍影片來個使用者見證,說買了這種石頭擺在家裡之後開店的馬上貨出去,錢進來,天天發大財,本來是單身狗的忽然就有對象了,失業的一下子好幾間公司錄取,保證熱賣啊!」
等等,為什麼覺得這個橋段很面熟……
「呃,可是我就不想賣功能風水那些啊……有沒有聽起來科普一點的名字?」
「科普?科普能賣錢嗎?」
「欸……」隋汴忽然感到淡淡的哀傷。
「抱歉老闆,可以把剛剛那個啥正長岩的名字再說一次?」
「富含螢光方鈉石的正長岩?」
「你看,老闆,你想科普,問題是一般人根本不知道正長岩是什麼吧?就連我也不知道,啊所以正長岩是什麼?」
「一種主要是長石組成的火成岩吧?」
「哦…所以是有螢光的火成岩?那就叫『螢光火成岩』?」
「那還不如『螢光正長岩』,畢竟火成岩包含太多種類了。」
「螢光正長石呢?岩聽起來沒有石好聽。」
「正長石是一種礦物不是岩石……」
客戶的眉頭皺了起來。
「我看乾脆叫做『金光石』就好,金光閃閃,瑞氣千條。」
「所以賣這種石頭的人應該叫做『金光黨』嗎?」隋汴笑了起來。
哎,取名大不易啊。
「算了,想不到什麼好名字就還是先叫做優伯石吧。」
「優伯…那你覺得優婆石怎樣,聽起來有點印度還是佛教的感覺哦?」
「拜託不要,我都不講功能風水了,更不想跟宗教扯上邊啊~」
客人手抱著胸沉思了會兒。
「那,就『憂不來』吧?有沒有讚?」
※
備註:網站最後還是用「優伯石」當暫時的譯名,不是「憂不來」哦。
2019年3月25日 星期一
台灣文創與珠寶設計展參展心得
其實在去年十月頂級生活展結束後,對於在台灣參展的興致降到一個低點,不過一月底的時候朋友傳了這個展覽的招商說明給我,看了看覺得好像可以試試(玩玩),主要是展覽的地點和內容規劃讓我感興趣,加上主辦人是在茶包之前一任的PTT水晶板板主,算是有點因緣,因此跟安妮討論之後在去土桑之前就把報名敲定。
因為茶包剛從超過半年的個人低潮慢慢復甦,所以並沒有像過去那樣在台灣作展都是擺兩桌,想說擺一桌的壓力比較小也比較輕鬆,事實證明,只擺一桌的接觸面積不夠,對於擠不進來的朋友茶包只能說聲抱歉~
這次展覽內容規劃讓我覺得有意思的部分主要是寶石研磨以及金工工藝展示這兩項,很可惜金工工藝展示是整點才有,茶包沒能拍到照片,但我覺得能夠讓參觀者在一個展覽裡面從寶石的原礦,相關加工到成品都能有機會觀賞跟體驗,對於教育消費者是很有意義的。茶包很喜歡慕尼黑展,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因為慕尼黑展對於實作的教育非常注重,有些事情只有自己親自操作過,才知道工藝的價值何在。
這次台大寶石礦物研習社在會場的攤位也有個對小朋友來說很好玩的實作活動,就是敲石頭(石膏)清出埋在裡面的寶石,茶包的孩子有去玩喔!而且小的還一直說想再敲一次,哈!
至於主題展櫃也是有的,如果未來還有打算舉辦,或許可以考慮聯繫臺灣礦物蒐藏推廣協會?他們過去擺的主題展櫃水平一直很好,能夠在松菸這樣人多的地點我想應該可以接觸到更多過往未曾認識礦石的推廣對象~
展覽的過程大致上蠻順利的,美中不足大概就是現場的照明燈光偏黃,對於茶包來說真是災難,自己帶的白燈不夠力當場被比下去,結果藍紫色系的礦物視覺效果都GG惹,哈哈哈~或許下次展覽主辦單位可以考慮乾脆把場地規劃成黃光區跟白光區,雖然有點麻煩,但是說不定可以皆大歡喜?不然就是以白光為主,需要黃光的可以自備,因為白光不會蓋掉黃光,但是黃光會蓋掉白光... T_T
當然,最後還是要感謝來展場探望茶包的朋友們,你們的熱情是茶包作展的動力,在十幾度的天氣裡,你們讓茶包依舊感到溫暖~ ^_^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