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6日 星期二

小故事

一對情侶在某家高級餐廳裡吃飯,燈光美氣氛佳,只是男方感覺一直有些心神不寧,不是一直看手機,不然就是望著窗外,聊天也是有一搭沒一搭的。

女方心想今天不是你約的嗎?為什麼感覺這麼不耐煩?

正當兩人之間的尷尬癌快要進入四期,男方看了一下手機剛收到的訊息,又望了一下門口,如釋重負般的鬆了肩膀,吐了口氣,彷彿終於從異世界回來似的專注和女友聊天談笑。

察覺男友回神,貼心的女友也就不再追究。

也許剛剛是工作還是什麼事情在心煩吧?看來應該是解決了,那就好。

過了一會兒,一位西裝筆挺的男士端著一個盤子走了過來,此時男方開口了。

「我們在一起也這麼久了…」

你們知道的,就是求婚的開場白嘛。

說完之後,一個上面擺了好幾個同款戒指的盤子忽然出現在桌上。



「您好,這些是由我們____公司為這個重要場合精心準備的戒指,上面的寶石保證天然無處理,請您試戴看哪個戒圍合適?」

女方楞了一下,過了會兒才反應過來對男方說聲「我願意」,然後喜孜孜的開始試戴戒指。

男方則是裝作不經意的對端盤的先生點了點頭,然後趁女友戴戒指沒注意的空檔在手機上的某個付款畫面簽名後送出。

「首先祝福兩位白頭偕老,永浴愛河,在下代表____公司感謝你們採用我們家的婚戒,這是戒指的保證書,希望以後有機會能請你們幫忙推薦我們公司給其他朋友,然後評價也請給個讚,謝謝!」


這小故事發生在不久的未來,一個什麼都可以外送的時代。

2019年8月31日 星期六

一個關於小標本的故事

知道茶包以及石探紀的朋友,應該都感覺得到石探紀的礦石標本特色就是「小」,幾乎三公分以內的標本佔了大多數,偶爾會有人問我為什麼不賣些比較大的標本或者進些紫晶洞之類的,我通常都是回答因為家裡空間不夠,大的標本塞太多一下子就爆炸了。

這的確是原因之一,不過趁著夜深人靜,剛拿出飲料對著電腦放空,窗外路上無人無車,來跟大家分享個故事好了。

當然,這個故事裡保證沒有神明託夢,沒有長輩下跪,沒有傳承秘方,沒有被動賣小礦,看完也不用交考卷,大家放輕鬆~


茶包在大學剛開始買礦石標本就有個習慣,大小我不是很在意,但是晶體一定要漂亮完整,而且那時候住宿舍空間真的很有限,要是買了個大標本還真不知道要擺哪裡,後來開始賣礦石,因為我挑石頭的原則就是一定要自己喜歡才會進,因此不在意大小但是晶體要漂亮這個習慣也就跟著帶進來。



不過真正讓我確立以小型、精緻標本這個路線為主的關鍵,應該是發生在2007年第二次去土桑展時,跟一位德國賣家買完上面這顆南非的菱錳礦後閒聊,他說亞洲的礦物展他有參加東京礦物展而且十幾年了,我一聽興趣就來了,就跟他打聽東京礦物展的事情。

好,直接講重點,歸納出來的結論就是十幾年來東京礦物展買氣的變遷:從化石逐漸往礦物傾斜,尺寸從大往小傾斜,而且小還要精緻或者有特色。

我覺得東京礦物展是一個指標,以當時亞洲各國在礦物收藏這塊來說,日本算是走在比較前面的,而且他們比台灣還早經歷泡沫經濟的崩潰,所以就這樣的歷史軌跡去判斷,我覺得提早去佈局小標本這塊是有前途的。

但,實際上一路走來要堅持這點並不如想像中的簡單。

初期真的經常被客人問「有沒有大一點的?」不然就是說「這個太小了」,甚至還有「你這些小石頭加個盒子就要賣這麼貴喔?」

那一年回系上擺礦物展的時候就遇到有人來看了我的標本,丟下一句「人家現在市場都要大一點的,你石頭這麼小不行啦~」

當時我笑笑著回答「沒關係,我相信有人喜歡大的就會有人喜歡小的,大的那邊我吃不到,那我就把小的這邊吃下來,一樣可以過活。」

只是堅持幾年之後,隨著眼界漸長也開始不太能滿足於小標本路線,在茶包的內心總是會想著我能不能也像那些老外賣家一樣賣比較大的礦物精品呢?對我來說最大的刺激倒不是客人怎麼說,而是去作展的時候有些同行會問茶包你怎麼不嘗試進些高檔的標本來賣?以你的眼光應該可以挑到很漂亮的精品才對。

問題是,精品是要花錢的,偏偏茶包不是家底很雄厚的人,有時候看到一些真的很喜歡的精品標本想進,可一想到回台灣要賣的售價就覺得很難賣只能放棄,到最後只能妥協去拿品相差一點、價格比較便宜的,安慰自己沒魚蝦也好,但隨著許多礦石標本價格開始飆漲,能拿的品相跟尺寸只能下修,曾經有熟客私下來訊覺得我的標本整體水平下降,茶包覺得很委屈可是又很無奈,然後看著認識的中國朋友標本越賣越高端,說不羨慕是假的,當時真的有一種自己整個被比下去的感覺。

現在回顧當時的進貨,四個字:「不上不下」應該就是最好的寫照。很多那段時間進的中大型標本一囤就是好幾年,如果不是靠著一些標本組的case消化掉,搞不好還在那裡長灰塵。

「不上不下」也可以反應在茶包的礦石經營這塊,2008金融海嘯後隨著eBay、淘寶等國外拍賣的競爭,茶包有幾年的礦物銷售遭受蠻大的打擊,那種感覺就是原本的市場忽然蒸發了一樣,整個人很茫然,想作精品上不去,要做小標本又不甘心,有一段時間沮喪到都快要放棄賣礦石了。

不過要感謝安妮和一位香港的朋友,他們把我從迷惘中點醒,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跟動力,原本的市場沒有了?那就重新開創一個啊!既然客人養大了很難留住,那就乾脆不去想那樣的事情,專心經營入門這塊,因為永遠有新人加入,生意其實作不完。

然後小標本這塊我仔細想想,精品是夢想,但何必為此捨棄自己最強的優勢?我為什麼不能把小標本作到天下無敵(ㄎㄎ),然後賺錢出國買些自己喜歡的精品回來,賣不掉也不會心痛。其實從來都不是非A即B的問題,而是我以前看不起自己,才會光羨慕別人能夠賣高單價的精品,卻忽略了在自己擅長的領域裡,別人也不見得有能力達到我的高度和成就。

所以現在的茶包對於被人嫌東西小還是價格高之類的事情已經不太在乎,光明正大喊著自己的標本是出了名的又小又貴,喊著自己是台灣礦物界價格的天花板, so what?為什麼我要因為自己擅長的領域是小標本就不敢大聲?為什麼賣小標本就一定要走低價路線呢?當我把小標本賣出品牌,又何必去羨慕別人賣精品?

如果有一天大家講到小標本都認為茶包家的最具有代表性,就像小礦標在中國那邊有「貓礦」這個稱呼(那個貓礦的由來我剛好知道),不知道會不會未來在台灣也會有人用「茶包礦」之類的名稱來稱呼小礦標?真有那一天,我應該會很驕傲?哈!

2019年6月12日 星期三

結婚十五週年感言

去年對我們夫妻來說是很辛苦的一年,無論是婚姻、生活、事業,所以今年15週年一定要寫篇文章紀念。

因為長期在家工作加上我們夫妻倆都不愛交際,久而久之生活圈就變得閉鎖,就連網路上也不像過去那麼活躍,慢慢日常話題就只剩下工作和孩子,沒什麼新鮮事,一切都很好,只是有點無聊,簡單來說就是生活卡住了。

偏偏我創業十幾年來累積的壓力和倦怠忽然爆發,年初還努力撐著,到五月之後幾乎無法好好工作,加上年初接觸了一款手遊,無論是為了逃避現實還是因為有了新的交友圈,很多時候我寧可掛在線上和盟友們互動也不想上工。

遊戲裡我是中途接任的盟主,在內戰輸掉之後帶著一群被老外壓迫的華人玩家努力求生存,因為被宣告成為全服的農場每天挨打導致許多人棄坑,但也有些人選擇留下同甘共苦,為了回報這群不離不棄的朋友只能努力變強,在不斷的爭戰中打出自己的名號得到他人的敬重,花時間拼聯盟之間的外交尋找我們的出路,雖然很辛苦,可我甘之如飴。

但現實當中,我要面對業績不斷下滑,存款越來越少的警訊,要面對老婆對於我沉迷於遊戲當中的不解與不滿,沒有勇氣告訴老婆自己狀況其實已經糟糕到根本是看到相機就反胃,也不敢讓她知道我們家的存款越來越少,因為這一切都指向我把事情搞砸了。

每次因為內疚告訴自己應該振作起來然後工作摸沒幾下又逃回遊戲裡的時候,強烈的自我厭惡總讓人沮喪到不行。

就像在黑夜裡清醒的墜落,無止盡的自由落體。一邊恐懼於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落地,卻又沉溺於那種失重感裡。


而老婆所感受到的就像是老公忽然穿越去了異次元,明明在同一個家卻生活在不同的時間跟空間裡,原本在家裡唯一一個會跟她聊天的人不見了,每天都關在自己的房間不然就是滑著手機,就算偶爾閒聊也都是在聽他說遊戲裡發生的風風雨雨以及沒辦法割捨的盟友們,陪她的時間越來越少。

自己的憂鬱也不知道要向誰傾訴,就算要跟老公抱怨也得要他先放下遊戲才行,生活裡的瑣事讓人煩心,工作好像遇到瓶頸,這一切都只能自己概括承受……

更糟糕的是,有一天老公忽然告訴她「我們快沒錢了,十月底的慕尼黑展大概也去不成了」。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一直害怕的時刻終於到來反而有種豁出去的安寧感,我向老婆坦白自己這兩三年來遇到的情緒困境,以及之所以會一直沉迷在遊戲裡的理由,她也告訴我覺得老公不見了很難過、很寂寞,兩人講開之後一起面對現實,就是我再不認真工作真的就會喝西北風。

當下我是很認真的考慮要退坑,因為再怎麼說家庭還是最重要的,然而老婆卻作了一個讓我盟友們(包括我)都很意外的決定。

「如果你不玩遊戲回來工作還是一樣不快樂,那對你也不公平……我只是想要跟你在同一個世界裡,不要好像你一玩遊戲就像跑到異世界,我只能在原地一直等,等到你回來……如果你不覺得我會拖累你,那我跟你一起玩好了,至少我們兩個在同一個世界,過著同樣的時間,有話題可以聊……

我差不多就是喜極而泣,二話不說立刻上線昭告全盟我的一個農場帳號要改名給老婆用,等她上線希望大家可以多照顧幫忙。

當然一開始老婆決定下來玩的時候也擔心過如果我們都沉迷於遊戲怎麼辦,會不會家事都沒人作事業也完蛋,生活一團亂,不過我倒是忽然變得很樂觀──大概是因為覺得被理解的緣故,原本壓抑著的負面情緒忽然揮發掉大半──我告訴她要接受我們已經沒辦法維持像過去那樣的戰鬥狀態跟能量,低潮嘛!但是不要緊,只要想辦法別餓死,遲早會有轉機,沒有辦法積極向前的時候,至少可以想辦法停留在原地啊!

(相信我之術,發動!)

而既然夫妻倆都有共識接下來會耍廢一陣子,那至少不能擺爛到喝西北風,何況我們還有小孩要照顧!既然過去都能創業存活至今十幾年,找出一個能夠安心耍廢的經營模式也不是做不到,之前只是我自己一個人在煩惱,如今夫妻同心(擺爛)好像也就不是那麼困難,反正一起面對問題找出解決方法向來是我們的成功之道,於是我開始抽離一些時間在現實裡工作掙錢,老婆則是較常掛在線上留意有無狀況讓我可以安心。

觀念一改變,事情就不同,從原本看到相機會抗拒到反胃,隨著我們的城等越來越高,漸漸覺得握著相機會有一種發自內心的崇敬感,感謝它讓我們能賺錢,有足夠收入才能安心耍廢,雖然沒辦法像以前全盛時期那麼投入,但也慢慢摸索出和工作相處的新模式。

老婆從一開始什麼都不懂到後來可以和我一起出去打仗,和盟友們混熟後也多了一些人可以打屁聊天,生活因為遊戲又有了共同的話題,彷彿以前年輕混BBS的時代又回來了,每天互相提醒解任務,累積招募券讓孩子們幫忙抽英雄,甚至老婆還讓孩子們看我們跨服戰的實況,告訴他們你爸的城正在飛來飛去跟一堆老外打仗,看我打爆敵人小鬼們就興奮的鬼叫……

然而任何遊戲玩著玩著總是會有倦怠的時刻,不斷的賽季活動早已讓人身心俱疲,加上伺服器內部摩擦越演越烈,演變到後來終於成為全面的大內戰,在終於把長久以來壓迫我們的兩個老外大盟都打跑後,我卻有一種革命成功後的感慨與茫然。

一開始努力追逐力量是為了保護自己的盟友,如今我已經練到最高的城等,趕走那些鳥人也達成了當初被滅盟換服時許下的心願:「我要保護大家」,然後呢?可預見的是,未來大概也就是繼續應付賽季、抽英雄、打仗,不斷循環而已吧。

於是今年一月初我對老婆說是時候退坑了(她也爽快同意),雖然離開遊戲意味著會告別這群朋友,但我們已經決定要繼續往前走了,長假總有結束的一天,分別是必然的。

至少當我們要離開的時候,有泰國朋友們把ID都掛上我的名字當作紀念,有過去的敵人特地寫信來送上祝福,這樣也就夠了。或許不用兩個月我們的名字就會被忘記,但是在遊戲裡所經歷過的高低起伏、爾虞我詐、熱血戰役,將會成為我們夫妻未來閒暇之餘八卦打屁的談資,永遠留在心裡。

結婚15週年,最好的禮物大概就是我們去了一趟異世界,努力練等打死魔王然後回來了,目前在現實人生過得還不錯。

最後,也祝陪著我們走過那段路的盟友們生活順利,一切安好!真的很感謝你們!


備註》
也許有人會覺得不過就是個遊戲,值得投入那麼多嗎?

就因為是個隨時可以離開的遊戲,共患難才更不容易,更何況我們這群朋友來自世界各地,大部分都是出社會的人,平日忙於工作或家庭,玩遊戲沒事搞得自己那麼鬱卒幹嘛?縱使霸凌我們的老外說只要解散、改名還是加入他們就沒事了,我們這些人依舊不退縮,為了那一口氣在遊戲裡像傻子一樣堅持,這也是我那時無法拋下他們的理由。

越是到了這個年紀越會感受到現實的無力,如果連在遊戲裡都不能貫徹自己的信念,不是太悲劇了嗎?

「同生共死,不畏強權」。

真心以有過這麼一群朋友為傲,我們是26服的UFO。

2019年5月1日 星期三

你們準備好要放棄這一切了嗎?

去年回系上跟學弟妹們上礦物研習的時候,趁著講完礦物之後還有點時間就跟在場學弟妹聊一下,我當時劈頭第一句話就是「你們準備好要放棄這一切了嗎?準備好在畢業後放掉這系上四年所學的東西了沒?」

我想當時應該一堆人的表情是黑人問號,幸好系主任不在我背後,不然他應該會很火…..
「現實是你們畢業之後會有許多人無法從事本科系相關的工作,所以從現在開始你們就要去思考,你打算在未來放棄這四年所學的東西了沒有?如果沒有,那請你認真用功唸書,這樣你要跟別人競爭也多一點籌碼。如果決定放棄,那現在開始你也要趕快培養自己其他的專長,尋找自己的興趣。」

茶包的網站是自己寫的,可是應該沒啥人知道我一直到大一才開始正式用電腦(在那之前唯一接觸電腦的機會是去高中同學家玩三國志跟上BBS,哈哈哈),大學二年級才有第一台電腦,大三開始接觸html跟網頁設計,大四擔任系上網管,在畢業前我確定自己不會走教育這條路而是會創業。

關於電腦、網路、網站設計我從來沒去上過課,就是憑著熱情和需求去學習而已,當初石探紀網站需要結合資料庫,因為沒錢可以請人寫就只好自己抱著書花一個月時間生出來。反而畢業快20年,當初大學時代念的東西很多早都還給教授了,只剩下跟礦物有關的一些還勉強記得,現在看同學們在討論考題還是教學內容根本是有看沒有懂。

「OK,聽到這裡你們可能有些人會覺得那如果未來要放棄,我當初選這科系幹嘛?不,我要告訴你的是你應該要覺得很幸運,因為在這個系裡所經歷的有些事情在你離開校園之後或許就再也不會有了,就像我到現在還是對於大學上山冷得要死的天文觀測記憶深刻,覺得去本山敲石頭還是到四溝挖化石很有趣,不過那些現在都離我很遠了。這些都是只有在地科系才有的回憶,超酷的不是嗎?」

我知道有些自然科學營隊會帶這些,but,有沒有發現那些大部分都是給中小學生的居多……

「至少學長我一點都不後悔念地科系,你在學校上什麼課程跟你有沒有浪費人生是兩件事情,雖然當初我書真的念得不怎樣還被當過微積分跟英文,有些系上必修也都是超低空飛過,但至少我還是畢業了。大學四年我沒有參加過任何社團,系學會的事情也沒參與很多,可是在學校以外我經營網站到跟出版社談過合作,後來還差點和朋友合開公司,算是轟轟烈烈玩過一場吧?所以後來出去找工作的時候,這些經驗都變成我很寶貴的資產,雖然我沒進入教育界也沒走地科相關的學術路線,可是我對系上還是很有感情,因為如果當初不是進了這個系,也許我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

事實上茶包的礦石事業追溯起來得要感謝地科系的兩位學長,一位是大一時同寢的85級大四學長,他閒暇之餘會和我分享自己收藏的礦物標本,算是我礦石收藏的引路人,再來是另外一位77級學長,因為他會提供礦物標本讓我們能夠在地科展的時候展售,茶包大學四年都是礦物展不動的組員(你們就知道我那時候多喜歡礦石了,後來會每年都支援系上礦物展也是有這因素在),而且在後來茶包創業初期,這位學長也幫了我許多忙(包括帶我去土桑)。

人與人的緣分很難說,如果我不是唸地科系,或許台灣從此就少了個賣礦的茶包?哈。

「再舉兩個地科系畢業之後『不務正業』的例子好了,剛好都是我這屆的同學所以很好出賣,我大學的死黨,沒有去補習,畢業之後政大資工所正取,畢業後出國留學回來到清華資工當教授,現在在美國加州的大學教書,猛吧!另外一個也很猛,大學畢業念完研究所後跑去台積電上班,你們覺得這樣很了不起嗎?不,他老兄股票分紅不要又跑回來當老師了,在學校努力推行環保綠生活。所以說,不要給自己設限,重點是你想做什麼?」

(備註:剛剛同學提醒我,我們班還出了一個合唱團指揮,經常帶團參加國內外比賽跟公演的奇葩,真是超讚的)

「講了這麼多,學長我認為有一件事情你們在大學四年一定要好好練習,那就是寫報告。不是那種隨便去找幾個段落複製貼上然後教授google一下就可以抓包的東西,而是從怎樣找資料,怎樣整理歸納,到用自己的口吻,有條理的去寫出內容跟分析來。或許你們覺得阿不就是一份報告,一份作業而已,又不是自己很喜歡的事情幹嘛那麼認真?可是我問你們,等你們出社會工作難道就不用寫報告了嗎?也許是報告,也許是企劃案,可能上頭丟給你的題目你根本聽都沒聽過,也談不上喜歡與否,可是你敢跟上司還是老闆烙一句『我對這沒興趣』『這我不懂』然後就不寫嗎?那就差不多要準備回家吃自己了。」

「如果這件事情大學四年都沒好好練習過,那你怎麼會覺得一畢業你馬上就能把這個技能等級點很高呢?而且出社會之後當主管的人可沒那些耐性等你花四年學會,搞不好只有四天、四個星期、四個月,你作不好隨時有其他人可以取代,別忘了你只是個剛畢業的菜鳥啊。」

「再來就是系上的展覽,我不知道你們有多少人覺得這只是系上學長姐傳承下來的例行公事,反正時間到了敷衍一下有東西出來就好,有沒有人來看也沒關係。但我問你們,一個剛畢業的菜鳥履歷上有什麼經歷可以寫?幾乎就是一片空白嘛,有沒有發現除了社團,剩下能拿出來講的好像也就只有系上展覽作過什麼,對吧?」

「好歹學長我在之前公司當過主管,看過一堆求職信也面試過人,算有點經驗吧?如果你寫你當過地科展的公關股長,剛好你應徵的可能是公關或者行銷方面的工作,也許我就會對你的履歷多看一眼,要是你在自傳裡提到在地科展從事公關方面的事務讓你很有興趣或者成就感,我說不定會覺得這個人有動機不錯啊!如果你能給我看到你當公關股長的成果,例如因為你的某個提案還是努力讓來逛展的人數比過往平均多了一倍,還是某個突破性的創意大受好評,我搞不好會覺得你是個有潛力的人才,可以找來面試看看。光是能夠走到面試這一步,你就已經贏過很多人了。」

話說以前系上地科展沒有導覽手冊,有次我去成大地科展發現他們有這東西很不錯,剛好那年有參與系上科展股所以就在某次會議上提案,於是該屆地科展就有了小小一本的導覽手冊,結果發放的數量出乎大家預料,後來連續很多屆地科展都有導覽手冊,而且越作越漂亮,我印象中有幾屆的導覽手冊是要花錢買的,可是因為印得夠精緻內容也有料,還是有不少人願意掏錢,而且導覽手冊對於拉贊助也有幫助(因為可以光明正大的塞廣告進去啊)。雖然不是原創的idea,但至少一個小小的建議能有些許影響也是有意義的。

「要把這個展覽當作你們未來要寫在履歷上的成就去做好,而且也是一個機會去讓你應用、學習其他專長,例如你喜歡玩電腦動畫,那是不是有辦法結合自己的興趣跟自己小組的主題去做出什麼東西給訪客看,而且讓他們覺得很酷很厲害?不要想著應付了事,而是想著要怎樣作才能更好,給自己訂下高標然後努力去完成,不要想著『哦,因為我是地科系所以這個做不到那個沒辦法是正常的』,如果我當初也是一樣的想法,那石探紀的網站根本不會生出來,我也沒辦法靠它吃穿。」

「然後現在許多公司面試都會問你有沒有team work的經驗,有沒有哪件事情是你帶領團隊或者參與然後作得很有成就感可以拿出來說的?看,無論是跟同學合作寫報告還是作系上展覽,只要有用心就有材料可以發揮啊!你有沒有好好去做過一件事情,我們這些當主管的跟你問幾句其實就知道了,不要想著要去呼攏人,真有努力過自然就有東西可以回答不用怕。」

我一直覺得大學唸書雖然重要,但是應該也要花時間去體驗和了解這個社會的運作,從作展覽拉贊助去接觸廠商,辦活動去租借場地、宣傳、規劃,甚至是銷售行為等等,這些都是為了日後出社會的前置作業,不趁大學階段有個初步的概念,一離開校園連基本新手裝備都沒穿好就馬上要進入叢林去跟老鳥廝殺,除非你是天賦異秉的練武奇材不然就是自帶外掛(例如我爸xx),不然被虐菜還是在新手村蹲好蹲滿甚至找不到頭路都是很正常的。

所以,你們準備好要/不要放棄了嗎?重點是無論選了哪一邊,都要付出足夠的努力。在兩者中間搖擺不定又不願意付出努力,縱使考了研究所繼續延長求學的時間,也只是讓社會的現實晚幾年找上你而已。

2019年4月29日 星期一

關於「不知道」這件事情

昨天回系上幫學弟妹們上本部周前的礦物研習,最後發問時間有學弟問到「如果被問到當下不知道的問題該怎麼辦?」

我的答案就是告訴客人很簡單的三個字:「不知道」,但是說出這三個字之後不是就沒事了,而是要趕快去把問題的答案找出來,或者誠實的告訴客人為什麼不知道。

例如客人隨意拿起一顆標本問他的硬度多少偏偏自己沒印象,那回答完不知道後請客人稍等一下,然後趕快手機上網查,這樣在回答客人的同時自己也會學到東西。

但是如果客人拿起一顆標本問這能量強不強,如果是麻瓜當然還是要回不知道,因為如果客人有感應,你說的東西準不準是他說了算,萬一他說其實能量很弱所以你騙人不就糗了,那如果客人沒感應,你也沒感應卻打包票說能量很強,實際上能量很弱,那你還是在騙人。
再怎麼說我們是地球科學系,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不是作科學研究的基本道理嗎?

剛開始作這行的時候曾經被客人問,我怎麼能夠知道這麼多礦物以及相關產地的知識,當時我回答「因為我不希望在客人問我的時候回答『不知道』」。

但是隨著時間經過想法已逐漸改變,我覺得人不是神,就算專家也不見得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真的不知道或者不確定就說「不知道」,而不是為了硬要生一個答案出來瞎掰,有時候假的答案多說了幾次自己也以為是真的,到後來每次被問都會回答相同的答案,就跟迷路的人經常覺得有些地方很熟悉,以為目的地就在這附近,但其實是因為在錯誤的地點附近打轉很多次所以印象深刻,跟目的地位置根本差了十萬八千里遠。

茶包自己也犯過類似的錯誤,有些事情憑著印象回答,有天才發現「啥?我以前說錯了嗎?」感謝智慧手機的發明,現在被客人問到一些礦物性質,不清楚的都可以光明正大的說「抱歉不知道(忘了),我上網站查一下,不好意思~」

畢竟網站上礦物化石資料加起來超過九百種,茶包不是記憶力超群的天才真的沒辦法通通都背起來,而且現在年紀越大記性越差... 囧rz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說起來很容易,實際很困難,在台灣一旦冠上個「專家」就好像應該什麼相關問題都能回答不然就過譽了,所以感覺流也好,自我流也好,重點不是事實而是怎麼講一套自己的體系能夠讓客人相信,可這樣是對的嗎?

所以我告訴學弟妹們說不知道並不可恥,而且你們只是學生,很多東西不知道也是應該的,但是說完不知道後能不能因此學到東西才是真正重要的事情,人類不就是因為對很多「不知道」的事情感到好奇才能不斷的往前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