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6日 星期六

創業七週年感言

 這七年來常常被人問到有關創業的事情,通常是一些上班倦怠想要跳脫現有環境當Soho或者獨資創業的朋友,然後聽我講一講,很多就打退堂鼓了,不如來分享一下茶包對於獨自創業這件事情的心得好了,或許有些文字很像哪本書還是網路文章裡的,茶包只能說天知道,我忙到幾乎沒時間看那種教人創業的東西,純屬巧合吧。


  • 自己創業的首要條件是自律,因為不是創業之後就不用工作還是上下班了。所以創業之後我開始懷念打卡下班的日子,現在雖然不用打卡,可是只要醒著都在上班。
  • 敷衍了事、得過且過可以用來應付上司跟老闆,但是絕對不能拿來應付自己,不然就是跟自己過不去。所以如果只是為了逃避上班的壓力就想創業,還是省省吧。
  • 如果你只會算一杯珍奶成本很少然後可以賣幾塊錢,利潤這麼多倍應該很好賺,那還是乖乖去上班吧,生意不是這樣玩的。悲慘的是,真的很多人以為做生意就是簡單的算數問題而已。
  • 同樣在一間公司裡上班的基層員工,有的人眼裡只有自己辦公桌上待處理的問題,有的人卻能看到整個部門流程提昇效率的可能,更有人可以觀察到整間公司的運作哪裡出了問題。立定志向要創業的人,卻連一個事業怎麼經營都不想知道,難道他真的以為到時候看幾本書就沒問題了嗎?
  • 對於極度要求特殊專長的職業,無所不能等於無能。在企業或公家機關裡,無所不能會被操到無能。可是當你的事業只有自個兒一個人,又沒錢可以外包,那就只能想辦法讓自己無所不能。
  • 當員工的人心目中都有所謂理想老闆的原型,但是通常等自己哪天當老闆之後就會幻滅。如果單純只是想逃離血汗工廠,那最好先想清楚創業是不是又把你踢進另外一間血汗工廠,而且還得自己壓榨自己,真是太慘了。
  • 每個獨自創業的人都比 Steve Jobs 還了不起,他老兄只領象徵性一美元的年薪,我們可是一毛都沒領,而且還很慷慨的把全部收入都分給了唯一的員工。
  • 獨自創業,成功了叫做眼光獨具、事業有成,失敗了就叫做剛愎自用、一意孤行,不過好歹免當別人的代罪羔羊,因為越有能力的人越不能忍受替無能的人背黑鍋。
  • 創業讓人體會到身邊瞧不起自己的人居然這麼多,因為這些人會一直用各種方法強調、暗示你會失敗,雖然他們真的是出自於好意。
  • 綿羊說當狼真好,不用被關在牧場裡,想去哪就去哪,還可以欺負綿羊。可不是每個人都有本事當荒野上的一匹狼,不夠機警會被獵人一槍打死,不夠謹慎會被陷阱夾死不然就是肢體殘缺,抓不到獵物會餓死,就算偶爾吃得到肉餓不死也可能因為太過瘦弱被別的狼霸凌,那是牧場裡的羊所感受不到的生存壓力。從上班族跳出來自己創業,就相當於羊變成狼的過程,如果不是因為意識到自己根本不是羊,或者不想步上遲早要被宰殺烹煮的命運,不然當隻住在牧場裡的羊還是很幸福的:每天有固定的草料,還有圍籬隔絕外面的野狼。難道你天真到以為圍籬外面只會是滿山遍野的新鮮嫩草還沒有狼?
  • 創業成功之前很缺錢,但銀行通常都不太願意借你錢。等你創業成功不缺錢了,銀行倒是搶著要借你錢。難怪明明每個人都知道地下錢莊是黑心壞朋友,卻還是寧可接受不懷好意的雪中送炭,也不要馬後砲似的錦上添花。
  • 創業的人是鯊魚:要一直保持游動,隨時注意環境細微的變化,發現獵物之後先在周圍轉圈圈仔細評估,該進攻的時候毫不猶豫的衝上前去大口咬下,咬住不放!
  • 即知即行!如果找到了錯誤就要馬上改!知道方法就要馬上去做!難道身為老闆的自己要向身為員工的自己下指令還得先去寫公文嗎?
  • 每次看到讓我感興趣的生意還是商品都會忍不住想和老婆討論這東西要靠什麼賺錢?看到一些很棒的創意或新技術,滿腦子想的是可不可以應用在自己身上?去餐廳吃飯覺得服務品質不好,想的居然是如果換成我來規劃是不是就可以做得更好?每件事情的背後都有它成功或者失敗的邏輯可供思考與借鏡,就看你肯不肯花時間思考而已。
  • 我創業寫本書教你輕鬆創業,你們買了書,我創業就成功了,至於你創業會不會成功,沒聽過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所以茶包從不看那種標榜輕鬆創業的書籍,沒做好吃苦的覺悟就想創業?那就跟練葵花寶典卻不想自宮一樣嘛!你以為東方不敗是那麼好當的?我寧可去看一些真實的案例(前提不是在歌功頌德、誇大造神),至少看人在創業的困境中怎樣殺出生路,多少還可以學到一些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勒。
  • 獨自創業的人要把自己當成一個品牌經營,而我認為一個品牌成功的要素建立在三個品上:「品味、品質、品德」。品味決定你吸引怎樣的客戶,品質決定客戶是否回流,但是品德才能決定你的品牌是否能長長久久!


 把一些之前心裡想的東西寫一寫也就差不多了,反正又不是在整理語錄,雖說如此也寫了好久,不知道死了多少腦細胞... :~~~

P.S.這張照片是茶包2007.12.10在斗六擺創意市集時拍下的攤位照,在那之後就沒在參加過任何一次創意市集... orz


2011年11月20日 星期日

中標也是天時地利人和


 這次在慕尼黑展無意中看到一批藍綠色的霰石,有著看起來很像海綿(在海中生活的那種海綿)的外型,價格又不貴,感覺挺討喜,於是就拿著桌上那顆展示品跟賣家問了一下顏色是不是天然的?賣家唧哩咕嚕的講了一串腔調很重的英文(其實茶包聽不太懂,本身英文已經很破了還加上對方有濃濃的東歐腔),反正重點是他最後說了一句「Yes」,於是我就先訂了一盤放在那裡,等到晚上要回旅社的時候才去帶走。

 回到旅社後跟朋友分享今天的見聞時,想到這東西就拿出來給其他兩位瞧瞧,一開始大家也都覺得挺有趣,可是香港的朋友看了看,很誠實的跟我說他覺得有問題,叫我要不要再確認看看?

 想一想我也有點動搖,還上網查了一下mindat,看到有人在霰石的相簿裡面貼了一張同產地的圖片,還寫了一堆註解,反正講得好像是因為包了什麼銅礦才呈現藍綠色,年份一看也是三四年前,似乎有點可信度?

 然而當我把盒子換個方向,發現之前沒注意的標籤時,差點沒吐血。




 那個「coloured」不就很明白的表示有染色?然後我再把盒子裡的標籤翻出來,上面更是清清楚楚的寫著「coloured by CuSO4」,當場一整個給他羞愧到想挖個洞鑽下去,人家明明白白的寫在盒蓋上、盒子裡,結果我居然通通都沒看見!

 老實講,如果一開始我就知道這東西是染色的,應該就不會買,當然也是有可能覺得好玩就拿一盒回台灣,但是會很明白的告訴大家那個顏色是染出來的,畢竟外型挺有意思,原本是白色的東西染點顏色變漂亮也還OK,反正我水光水晶都在賣了... 可是當我今天滿心以為它是天然的顏色,卻發現居然是人為染出來的,那我就一點也不想要了。

 於是隔天我就跑去找賣家問,很直接了當的問他顏色是不是有「dyed(染色)」?他老兄一開始還一直裝死講那種東歐腔英文故意讓我聽不懂,後來就乾脆拿著盒蓋指給我看「coloured」,但是我就鐵了心一直追問「dyed or not?」最後他才說了「Yes」。

 最後的結局是我把那盤帶回去跟他換貨,結果倒是換到還不錯的東西,因為當初根本沒注意到他攤位上其餘的標本。(朋友說我真善良,居然只是換貨而已...)

 說真的,雖說賣家用了回答時避重就輕的技巧,然而當時如果我有去注意盒蓋上、標籤上的標示,應該老早就發現是染色的,雖說心中有所懷疑,可是因為滿腦子就想著「這東西不錯啊、便宜啊」,結果理智就自動把各種應該要去注意的線索、疑問都拋到腦後了,要不是因為我還在慕尼黑,不然大概連換貨的機會都沒有了。

 人們常說「被騙的人其實早就已經做好被騙的準備」,誠不欺人。國內常聽到許多在國外觀光區買寶石結果被騙的消息,說穿了就跟茶包這次的狀況很像,天時地利人和具備,然後就中標了。

 當我們因為某些原因匆匆忙忙無法仔細觀察判斷(例如被導遊催趕,或者像茶包忙著逛展採購),加上疲勞或者肚子餓等影響了判斷力,這種時候原本就容易犯錯,正是中標的「天時」。

 我們通常會有一種錯覺或者浪漫的憧憬,想說到了產地或者是礦物展拿到真貨的機率會比較高,無形中就降低了戒心,然後因為停留的時間很短或者一離開就不再回來,就算事後發現有問題也沒辦法追究,這就是導致中標的「地利」。

 然後又遇到語言不通(說穿了就算聽得懂也要假裝聽不太懂)所造成的溝通困難,當我們必須靠著自動腦內補完聽不懂的話來判斷資訊,或者需要從對方的態度來判斷是否值得相信時,誤判的可能性其實就已經大幅上升,偏偏你對這東西又有很高的興趣,很容易導致自己心理暗示自己,把一些明顯的線索忽略,此時中標的「人和」也就具備了。

 其實不只茶包中標,連同行的另外一位朋友也中招,他的狀況更扯,居然買到一顆上漆塗成祖母綠色的綠魚眼石,後來也是香港的朋友一聞覺得不對,根本不是表面上油的氣味而是類似有機溶劑,透光照感覺也不自然,於是朋友就直接去退貨要求退款,對方可能也因為心虛就很乾脆的退了,連辯解都沒有。(可恨啊!我居然沒看到那顆傳說中的祖母綠色魚眼石,誰叫他退得那麼快~)

 那位朋友也不是頭一次出來逛展了,就見識來說也不比茶包少,可是被那印度賣家拍胸脯保證自己在慕尼黑賣了一二十年了絕對沒有問題的「肯定態度」所暗示,加上擔心萬一真是新出來產量又少的逸品,一旦錯過了事後想到鐵定心痛到死,於是他也就這樣中標了。

 所以說,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中標,不是說被人捧成專家、掛個達人的稱號就會自動開啟防中標天賦,如果身為賣家不隨時保持警惕和謙遜,很容易就會栽了跟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