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0日 星期日

鏡頭清乾淨還是有差的

 曾經有人問茶包出國去礦物展還是珠寶展是不是就不會買到假貨?很抱歉,答案是否定的。也許有人想像中茶包和安妮在國外應該是一手拿著飾品另一手拿著放大鏡很專業的檢查東西有沒有問題,但實際上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

 每次出國進貨因為時間很短要逛的攤位太多,如果真的要每樣東西都拿著放大鏡鑑定細看,時間根本不夠用。有時當下覺得東西看來OK就付錢,但是事後回台灣才發現東西有問題,遇到這種狀況也只能摸摸鼻子認了。

 舉個簡單的例子讓大家想像,給你10分鐘進去果菜市場,要求你得買到最少10種不同的蔬果,而且要便宜要新鮮還要沒有農藥殘留。問題是有些攤位可能一次要買一斤才給結帳,有的已經包裝好一次就要買一箱不能拆,有的是把幾百顆水果通通倒在桌上讓你自己翻,更甭提是整個果菜市場大概有幾十個攤位... 在這種狀況下無論再會挑菜的人都有可能買到表面看起來沒問題,結果裡面根本爛掉的東西,所以說挑貨風險是一定存在的,只是差別在能降低到什麼程度而已。

 三四年前剛開始加重飾品比重那陣子出了很多包,繳了不少學費,這幾年東西買回來後到上架前,原則上我們都會盡量作測試,甚至是送鑑定所,但就算再怎麼謹慎,偶爾也會有漏網之魚差點就這樣溜上架了。

原本預計要上架的青金石耳針照片

圖片裡那個深藍色的裂隙讓人有疑慮

泡了丙酮,鐺鐺!

 因為平時很少上耳針,所以之前也沒特地把未上架的耳針通通拿出來作測試,更何況丙酮泡下去萬一脫膠了也是挺尷尬。只是拍照的時候總覺得這顏色說不出來的怪異,雖然安妮覺得跟我們另外一批青金石珠裡面部分的礦石顏色很類似應該還OK,但我還是不太放心。

 等處理圖片的時候就讓我發現詭異的地方,果然鏡頭送去清乾淨還是有差,細節看得很清楚,比用放大鏡還方便啊!一發現第二張圖紅色圈圈框起來的那個深藍色裂隙,茶包腦中的警鈴立刻鐺鐺作響,馬上拿去泡丙酮,哇塞!泡出來顏色超漂亮的,好像硫酸銅溶液喔~

 想當然爾這對耳環就不上架了。

 一般來說茶包和安妮在國外挑青金石習慣找可以看得到清楚白紋的,因為如果有染色通常白紋就會看不到,但偶爾還是會遇到自己忽略這個原則的時候,然後就出包了。因為第一眼覺得喜歡,而且因為線索不用放大鏡看不到,當下也不可能立刻用丙酮測試,就會對自己催眠應該沒問題,於是就把染色的東西買回家了。

 其實在行裡久了就知道,無論多有經驗、多專業的人都會有翻船的時候,茶包以前寫過一篇「中標也是天時地利人和」,就是在講在特定狀況下,再有經驗的人都會買到假貨,這次的案例拿出來跟大家分享,也是提醒自己隨時都要保持警戒心。

2016年1月9日 星期六

杉石(舒俱徠)的螢光?

※本文僅提供經驗分享,請勿自行斷章取義當作鑑別真假舒俱徠的方法,茶包一概不予負責。同時在此聲明茶包沒有鑑定其他賣家舒俱徠飾品之義務,謝謝※

 以前曾經有人寫信問過我舒俱徠(Sugilite)有沒有螢光?當時因為忙沒有時間測,今天剛好在拍其他礦物的螢光照,就順便把手頭的果凍舒俱徠標本拿來拍一下,然後發現有意思的事情...




 這顆原礦局部有著橘色的螢光,但是當把螢光的部位和正常光線下的照片疊合,會發現螢光並不是在原礦上特別紫(舒俱徠)的部分,而是在一些比較偏白的部位。想說其他的標本也會有一樣的螢光反應嗎?於是又拿了另外一顆舒俱徠原礦來作測試。




 從這顆礦石的疊合照,我們一樣可以發現有螢光的部位是在礦石上偏白的部分,反而是舒俱徠顏色最濃的區塊都沒有螢光反應。茶包個人推論可能是其他礦物的存在導致,不過就是推論,請不要當作結論,謝謝~

 既然原礦都做過測試了,那飾品應該也要來測試一下,於是把第一顆螢光明顯的原礦和架上的果凍舒俱徠項鍊擺在一起作螢光測試,這次還加上長波紫外燈:





 可以發現在長波下幾乎沒有螢光,而且就算是飾品也只有部分珠子的局部有螢光。再拿架上另外一批跟不同廠商拿的一般舒俱徠作成的手鍊來打短波測試看看:



 可以發現這批舒俱徠的螢光區塊更少,幾乎可說是沒有螢光。

 所以我想舒俱徠本身在長短波下都沒有螢光,如果有也應該是混雜了其他礦物導致。然後茶包個人觀察到在短波下的螢光如圖所示是明亮的橘黃色,不過因為樣本太少,不排除其他標本有別種螢光顏色的可能,但理論上整顆都有明亮螢光的機率應該不大。至於長波下因為沒有觀察到明顯螢光反應,就不做推論了。

 最後,果然手持式的短波紫外燈不能拿太久,我的左手掌皮膚有點刺痛啊... >_<

2016年1月6日 星期三

[NOB] 奇特的納米比亞螢石

乘龍的道人?

或者根本人首龍身?

還是獨臂巨人?

表面還可以看出螢石的晶型


 產地:Erongo, Namibia

 這顆螢石入手於剛結束的2015慕尼黑礦物展,一開始沒仔細看想說怎麼螢石小小一顆要那麼貴,而且還是破損的,但仔細一看,哇!不得了,不是破損,還看得到晶面啊!認真回想一下,好像土桑展的時候有看到這產地類似產狀螢石的放大版,應該不是唬人的,當下立刻決定把它帶回家...

 然後老婆看到就用力的嘲笑,呃,可能也是發牢騷,「這麼小又這麼醜的東西還要那麼貴!你居然拿得下去~」

 (系統顯示:茶包的自尊 -1)

 「它一點也不醜啊~超酷的好不好~妳看過長這樣的螢石嗎?對嘛對嘛~沒有吧!我看過那麼多螢石,就沒看過長這樣的啊!」

 「是沒看過,但是長這樣很逼機啊!」

 總之爭論半天,錢都已經花了老婆也就認了,結果晚上朋友到我們房間閒聊,茶包忍不住提到(炫耀)我有一顆神奇的螢石然後把它得意的拿了出來,朋友老婆的反應跟安妮差不多,也是覺得這麼,嗯,其貌不揚的標本居然這麼貴,但朋友則是拿在手上轉來轉去,認真的說:

 「欸,這種螢石我還真的沒看過...」

 看著同行「若有所思」的表情,他老婆開始後悔讓他看到這顆標本,茶包則是心想「果然是知音人」,買這種東西果然就是要給識貨的人看才有意思啊~ 是說為什麼女人們都覺得它很... 怪異,男人們卻倒是挺尬意的呢? XD

 (據說後來朋友真的跑去展場找還有沒有這種螢石...咳咳)

 Anyway,這種晶型不知道是溶蝕還是生長的時候發生什麼事情,也許之後有看到相關文章還是說法再跟大家分享囉!

2015年12月24日 星期四

東港高中演講後記

很久沒拿麥克風,不習慣啊

 上週應大學同學之邀到東港高中演講,自從教學實習結束後將近16年沒站在教室前頭面對學生,老實說挺緊張的,作展都沒那麼煩惱...

 還住在斗六的時候不是沒有學長姐問我要不要去他們學校演講,不過當時都以自己太忙或者不知道要講什麼婉拒了,說實在的要我擺展的時候面對客戶拿著標本介紹石頭很簡單,可是一想到要花時間作投影片,整理有系統的內容就一整個頭大,就是一個打機遇戰可以,陣地戰不行的概念~

 這次會答應也是因為想法有轉變,之前和老婆討論過,當地科教育裡面跟礦石相關的內容越來越少,會不會未來有一天年輕一代大多數人對礦石的認識少得可憐,不然就是得透過一些網路上似是而非的資訊去接觸,那,我們這個領域的未來在哪裡?

 那時候老婆說「那你應該要來教育大家啊,讓更多的人去認識礦石,接觸礦石,反正以前當過老師,對你來說這種事情應該不難吧?」

 衝著老婆這句話,硬著頭皮就接了下來。(當然同學的面子也是很重要的)

 結果一開始擔心內容太少很用力的準備,然後發現講不完,因為我忘記高中的一堂課不是一小時啊啊啊!後面根本只能用趕的,下次會想辦法把內容再縮減,去蕪存菁,這次的經驗很珍貴,讓我知道哪裡可以加強,哪些可以刪減,希望下次如果還有機會可以做得更好~

這個是純展示沒賣東西喔!

 中場下課時間因為有準備一些標本給學生看,這就回到我最熟悉的節奏了,被同學們包圍發問然後介紹標本,看著他們充滿好奇心的眼神與驚訝的讚嘆讓我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給他們一個機會去看到一些平時看不到的標本,以現在網路查找資料的方便性,也許就能在他們心中埋下一顆喜愛礦石的種子。雖然我只有一個人,能付出的時間有限,不過至少有開始就有希望。

 好吧,這點我想法挺浪漫的,哈!

 第二堂課跟他們介紹一些國外的礦物展以及我去參加這些展覽的甘苦談,誰說現在小孩子對於國外發生的事情一點興趣也沒有,他們的反應很熱烈啊!畢竟礦石收藏的東西台灣主流媒體是很少報導的,電視上的鑑價節目也是作秀程度居多,能有這樣的課程去知道「原來世界上還有這樣酷的事情,而且在國外還有很多人在參與」,我想應該是很新奇的。

 原本還想分享一些創業的人生經驗,可惜時間真的太短只能草草帶過,最後把當時來不及細講的投影片貼上來跟大家分享。


2015年11月20日 星期五

無形的成本和價值,你看見了嗎?


 這是一條茶包家的手鍊,用了三種珠子跟三種銀配件,假設編號同時也代表材料本身的單價,那材料成本基本上就是:

 X = A + 2B + 6C + 10D + 14E + 3F

 很簡單的算數題,對吧!

 不過是這六樣材料並不是安妮喊一聲「給我A!」然後A配件就會從天上掉下來,或者是今天想要哪個配件用電腦叫檔案3D列印就可以生出來,還是說有個網站只要上去訂就會有材料宅配到府只要組裝就好,事實上這些材料都是安妮幾年間陸陸續續採購進來的。

 跟大家分享一下這條手鍊的材料來源:

 A:台灣廠商(一)
 B:台灣廠商(二)
 C:同上
 D:慕尼黑礦物展(2013)
 E:台灣廠商(三)
 F:東京礦物展(2013新宿)

 小小一條手鍊用的材料居然從三個國家、五間不同的廠商來,想不到吧?

 所以就算有神人真能估出到茶包這條手鍊ABCDEF六種材料的單價,算出非常接近的成本Y,也不代表他能用相同的Y元買齊所有材料複製一條相同的出來。

 台灣人有個壞習慣,什麼東西都只看到有形的成本,卻忽略了無形的成本才是真正創造價值的關鍵,像F的美國綠松石十字花珠後來我們在台灣、土桑跟慕尼黑想找也找不到,而且現在就算找到了大概也不是一樣價位,但是因為我們當年去了東京礦物展也買了條珠,所以這條手珠才有這三顆珠子為它增色。

 打過RPG還是線上遊戲的人就知道打怪不是每次都會掉寶,一些極稀有道具不去魔王的宮殿裡面和BOSS廝殺一番根本拿不到。一樣的道理,不是每次去玉市批貨都能買得到相同的東西,盤商賣完了就是賣完了,沒帶就是沒帶,帶多少錢都沒用,不然就是有些材料在台灣或者網路上就是找不到,不搭個飛機出去到魔王的大本營去拿錢打怪就帶不回來,或許有人可以在台灣就找到ABCDE串一條很像的手鍊(而且開得更便宜),但是那條手鍊裡面就是不會有綠松石十字花。

 沒有這三朵花不會怎樣,但因為有了它,所以它是一條石探紀風格的手鍊。

 (呃,不是說石探紀的手鍊一定要有三朵十字花啦...你們應該懂吧?懂吧?真的懂吧?)

 所以當你買到了一條石頭與配件組合及排列可能都是獨一無二的手鍊,卻滿腦子想著有沒有別人作了一條一模一樣的卻比你手上這條便宜,擔心自己被坑了,然而獨一無二意味著難以複製、沒有完全相同的,在沒有比較基準的前提下到底要怎麼比較出貴還是便宜?以茶包上面那條手鍊為例,總不能拿著一條相同長度跟珠徑的拉利瑪就要比價錢吧?

 除非今天有人願意幫你找到完全一模一樣的材料串出成品而且報價便宜非常多,否則到底要怎麼知道自己買貴了呢?然而這樣的想法對於創作者來說是很受傷的,因為買家不需要去跑玉市甚至出國,只要在看到的當下付錢就可以省掉許多麻煩,而他們心裡卻還想著自己是不是買貴了... XD

 最後來個一張仿長輩 LINE 貼圖作結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