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10日 星期四

緣起:為什麼會選擇在網路上賣礦物化石?

 雖然很多朋友在玉市聽我說過,不過還是來回顧一下當初茶包為什麼會在網路上賣礦物化石的故事。當初茶包跟Annie婚後原本是分隔兩地,當時我在台北上班,後來才辭職搬到斗六跟Annie一起住。因為茶包習慣辭職之後放自己三個月假才開始找工作,所以這次一樣窩在斗六Annie娘家休養身心,就在這時候之前的上司跟我在MSN上閒聊,提到他在Yahoo網拍上賣東西還蠻好玩的,叫我也去玩玩看--結果這一玩就是快六年啊!

 最早茶包賣的也不是礦物跟化石,而是上一份工作留下來的一些電影、唱片公司的紀念品和贈品,反正沒啥成本,放在家裡也佔空間,拿出來銷一銷,一些舊的CD也順便賣一賣,換點錢好了。當時真的是把自己當成二手店,連網拍的名稱都叫做「茶包小舖」而不是現在的「石探紀」。

 賣著賣著,有點意外還真的有人跟我買東西,隨著手邊可賣的東西越來越少,我就把腦筋動到以前大學時代收藏的礦物跟化石上了(啊啊啊啊!我現在超後悔啊!),原本只是想說試試看放上網會不會有人要,想不到還真的有人下標,於是我就把手頭的礦物標本一股腦的放上網,想不到還真的持續有賣掉,就在那時候我忽然有個念頭,為什麼我不乾脆在網拍上創業賣礦物跟化石呢?


P.S.印象中第一顆賣掉的礦物是墨西哥蛋白石(就是照片裡面這顆,這張照片是翻出來當年在網拍上用的圖,2004.11.22 真是有歷史!),妙的是當年跟我買的那個人因為很喜歡蛋白石,後來乾脆在Yahoo開起專賣蛋白石的網拍,哈。


 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下當初決定全職作網拍賣礦物化石的思考歷程,首先要推薦一下「從A到A+」裡提到的「三個圓圈」:「你們對什麼事業充滿熱情?你們在哪些方面能達到世界頂尖水準?你們的經濟引擎主要靠什麼來驅動?」

P.S.「從A到A+」這本書在我待的兩間公司都被當作指定圖書讀過,自己創業之後覺得書裡很多東西在過程中慢慢得到印證,推薦給大家。

 當時我思考的三個圓圈是這樣的:

1.你們對什麼事業充滿熱情?
 我喜歡收藏礦物,而且我喜歡從事電腦網路方面的工作(我上一份工作就是網站企劃),而且我小時候有過當小老闆顧店的經驗,當時還蠻喜歡當商人的感覺(雖然是國小的事情了)。

2.你們在哪些方面能達到世界頂尖水準?
 茶包自認網站架設、電腦美工、網路行銷、礦石知識都略懂,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可以一個人去做到人家可能要好幾個人才能作的事情,但是我最大的優勢就是不需要「開會溝通」,如果待過網路或者資訊業的人就知道,光是網站的程式部門跟美工部門很多時候就會溝通不良(因為我以前就常常在幫這些部門溝通)。先不考慮世界頂尖,以當時的網路環境來說,賣礦石的族群裡能同時滿足這四點的人我想是很少見的。

3.你們的經濟引擎主要靠什麼來驅動?
 買賣東西就是最實際的獲利來源,當時想的就是賣礦物、化石以及相關飾品,而且網路上的競爭對手並不多,印象中當時 Yahoo 拍賣只有老卲的貝石之戀和小寶的晶礦屋算是專門賣礦物的,雖說冷門,但是相對的就是只要我能站穩腳步那麼我就等於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藍海。

 和老婆討論過這個想法,結論:就試試看吧!說真的當初如果不是老婆支持,有沒有今天的石探紀都很難說,因為其實家人是希望我把網拍當作兼職就好,去找份穩定的工作比較實在(畢竟我也成家了,要養家活口啊)。然而對我來說,要作就是作最好的,因此我堅持不去找工作,全心投入網拍事業。過去在網路業得到的教訓是,在網路上只有第一名,第二名跟第一名的差距往往很巨大,當不了第一名某種程度上來說就跟失敗沒兩樣,除非那個市場夠大,然而我今天要投身的是一個冷門市場,沒有挑戰當第一名的企圖心就乾脆別玩好了。

P.S.Annie 當初跟茶包結婚之前根本沒接觸過礦物化石,後來去澳洲度蜜月被我拖著每間賣蛋白石的店都給它逛,才開始喜歡這些東西。(因為蛋白石真是美啊!到現在我們都還是很喜歡蛋白石。)

 不過現實是殘酷的,茶包才剛創業半年多就差點撐不下去,雖說後來努力度過難關,但是我一直到創業一年半之後才勉強看到一點曙光,覺得好像真的以後可以靠這過日子,但是取得家人認同說這是我的事業,卻是創業三年多之後的事情了。

 如果現在要我重來一次創業過程,打死我都不幹,真的,打死我都不幹,太累了,所以還是專心把手頭這個事業弄好比較實在啊。

2008年12月30日 星期二

三輪






 前幾天有朋友在網拍上問我放的一顆巴西三輪骨幹原礦是否有疊晶現象,如果沒有怎麼得知是骨幹?老實說,「三輪骨幹」這個名詞實在很給他深奧,實際上三輪的內含物現象不見得一定只有骨幹水晶才有,可是如果我只打「三輪水晶」,搞不好會變成有人跑來問我「請問這顆不是骨幹,也是三輪骨幹水晶嗎?」

 而且更囧的是,假設骨幹水晶這個名詞是從英文的Skeletal Crystal翻過來的,那我們台灣俗稱骨幹水晶的定義其實跟國外說的骨幹水晶是完全不同的意思,台灣的定義是泛指有疊晶現象的水晶,但是國外的定義卻是指晶面具有凹陷現象的水晶,這乃是因為晶體在生長過程中其隅角和晶稜獲得較多成分供應,成長特別迅速,而晶面中心因成長速度較慢而產生凹陷甚至中空的現象(參考資料:科博館出版的礦物之美)。早期的鱷魚骨幹水晶同時具有疊晶跟晶面凹陷的現象,所以自然沒什麼問題,但是後來慢慢的一些具有疊晶的水晶也都被叫做骨幹水晶,久而久之大家也就習慣了。

 身為一個賣家,為了讓多數的買家都能理解商品內容,有時候明明知道一些常用的名詞定義或許有誤,還是得用,因為要顧及市場俗稱的普遍性,只是有時候也會很困擾,但是又很懶得自己去創造新名詞或者糾正市場上的慣用俗稱,只好將就吧。

 話說這顆三輪水晶在燈光下乍看有時候會以為是紫髮,不過認真放大瞧瞧才會發現原來剛好有些紅髮落在紫色幻影上方或者附近,因此就被「染紫」了。

2008年12月18日 星期四

稀有?不常見?

 做生意經常被客人問「這種水晶是不是很稀有?」或者是「這個跟那個誰比較稀有?」之類的問題,回著回著也是有些感想希望能跟大家分享。

 收藏一向是物以稀為貴,所以關心稀有程度也是難免的。然而「稀有」是一個根據比較而產生的相對結果,在沒有明確的比較依據下,「稀有」往往就變成一種濫用。

 (謎之聲:就像電視購物每次要賣什麼礦石,那種礦石不是封礦就是極稀有一樣....)

 舉例來說,石英在地層中藏量很豐富,在三大岩類之中都可以看得到它的蹤跡,但是要看到結晶良好的水晶就不是那麼容易。然後水晶產量雖大,但是相較於透明的白水晶來說,紫水晶的產量跟分佈較少,因此紫水晶比較稀有。

 同樣是紫水晶,巴西、烏拉圭出產的紫水晶洞產量頗豐,足以供應世界各地的需求,可是墨西哥產的紫水晶產量就明顯要比前兩個國家少上許多,因此墨西哥的紫水晶較稀有。

 同樣是墨西哥,Guerrero 出產的紫水晶就是要比 Vera Cruz 的少很多,價格也高很多,想當然爾 Guerrero 出產的紫水晶比較稀有....

 於是當客人拿著一顆墨西哥 Vera Cruz 出產的紫水晶問我說「這種水晶是不是很稀有?」往往我也不知道該怎麼很快的回答,雖說我知道他們要的答案很簡單:「反正你就告訴我這東西很稀有、很少就對了,要是我買回去就能跟其他人炫耀啦!」

 可是,很不幸的,接觸礦石越久,茶包越難輕易把「稀有」兩個字拿出來打包票,因此往往會回答「唔,這種水晶國內比較不常見。」

 因為雖說 Vera Cruz 的紫水晶的確是斷礦了,在台灣也不常見,可是說真的,這種紫水晶上國外網拍要找也不是找不到,嚴格說起來還算是有點量只是不多而已。真有心要收藏,難度也算不上太高。

 除此之外,一般的白水晶雖說不是什麼很了不起的礦石,但是如果有特殊的雙晶外形(如日本律雙晶)也是很特別、稀少的,但是許多人不見得能夠理解,只是直覺認為不就是白水晶嗎?有什麼特別?(價錢要這麼貴?)

 有些時候看到知識+上看到有人在抱怨買了顆水晶,老闆當初跟他說多稀有,結果後來才發現那種東西其實蠻常見,覺得老闆騙他之類的,不過說真的,哪個老闆會把自己的東西說得好像隨處可得呢?何況對當時的他來說,那個東西的確是稀有啊!因為根本沒見過。與其一直想著自己被騙了,不如就當花錢繳學費,至少這顆水晶讓你建立了一個比較的標準。承認挫折往往才能學得更多,別忘了專家也會犯錯。

 講了一大串,茶包要表達的是,所謂的「稀有」標準應該是建立在收藏者心中的,隨著收藏的深度和廣度逐漸增加,自然就會在心裡產生一個尺度。不同的人對於「稀有」的尺度自然有差異,老實說也沒有什麼必要去比較,一個人一種答案,就連礦物收藏領域也沒有什麼公定的稀有排名表,不是嗎?

 與其一直到處去問、在意什麼東西比較稀有(好像稀有才值得買),不如拋開那些開開心心的去買自己喜歡的東西,多看多充實自己的眼界,不是更好嗎?

2008年12月12日 星期五

20081210 玉市雜感

 昨天在高雄十全玉市擺攤,大約下午一兩點左右的時候,當我正在跟客人聊天,忽然聽到不遠的攤位有人起爭執,轉頭一看,一位老先生站在某位認識的大哥桌前大呼小叫,隱隱約約聽到那個老先生在喊什麼「派出所」、「我們上法院見」之類的,直到場主帶人來把他請進辦公室去。

 當下心想「是怎麼一回事哩?」因為那位大哥賣的東西我知道沒什麼問題,而且他人也蠻好的,發生這種狀況就讓我很意外。後來收攤的時候去問了一下,結果聽到讓我很錯愕的內容。

 原來那位先生上個禮拜就來過他的攤位,當時出價也是出得太低所以這位大哥不肯賣他,結果今天又來,照例還是出那種讓人沒力的價錢,想當然爾這位大哥當然是不肯的,結果那位先生就惱羞成怒,就說再不賣他就去外面烙人來,大哥一聽也火了馬上頂回去,於是就吵了起來,那位先生真絕,人家不賣你東西居然還威脅說要去找派出所的警察來,還說要不要一起上法院,真是頭殼壞去,我就跟那位大哥說,派出所?好啊!應該是你去叫警察吧?

 三千六百塊錢的東西出三百就要人賣他,不賣就要去烙人來,這不是搶劫跟恐嚇嗎?

 事後附近的同行們知道了都去跟那位大哥說他做得好,因為這個先生平時對其他人也都是類似的態度,每次都說自己身上戴的東西每個都是幾十萬,問賣家要不要買?可是當他想買東西的時候,都是跟人出那種幾百塊的價錢,這種態度我想任何賣家都不會開心吧。

 話說在玉市擺攤也好一陣子了,遇到客人出價自然也是難免的,對於被殺價其實茶包的原則很簡單,就是不要讓我覺得你看不起我,像那種三千六跟人出三百還是一刀就想砍對半的,抱歉,當你說出口的那一刻我們以後生意都不用作了,一句話,你看不起我嘛!又不是要倒了還是快活不下去缺現金,何苦呢?

 雖說茶包是個生意人,但也有自己的堅持,每年辛苦去國外逛展把東西帶回台灣,不是為了讓人趾高氣揚、拿著錢以為就可以把誰的尊嚴踩在腳下踐踏的,真那麼有本事就自己去國外還是上網找,這樣也不用被我們這些賣家「賺取暴利」,不是嗎?

 Anyway,只是那位先生的舉止讓我忽然有感而發,言盡於此。

2008年11月18日 星期二

假象立方體水晶 (Pseudo-cubic Quartz)





 產地:Riverside east of Artesia, Eddy County, New Mexico, USA

 這個標本可以參考http://www.quartzpage.de/crs_habits.html#Cubic裡面的示意圖,對照之下就可以知道茶包到底在講什麼... (礙於版權問題,就不引用人家的圖了)

 這顆如果C軸再短一點,看起來就真的很像立方體,不過其晶型和一般常見的水晶也是有著很大的不同,尤其這顆有個角度看起來很像黃玉(對不起,我忘記拍了)。總之,也是一顆很有趣的標本。

2008.11.18 更新
 剛剛看了一下mindat,還真的有cubic quartz 的介紹,果然長得不太一樣... *汗* 不過倒是有查到一篇論文談到這個產地的水晶,他說是Pseudo-cubic Quartz,那到底跟Cubic Quartz有啥不同... XD